china.org.cn
理論解析

   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任仲平

    (一)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成果,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

    縱觀歷史,橫看世界,不論有多少紛紜繁雜的學説理論,馬克思主義無疑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嚴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使人類真正從蒙昧中睜開眼睛,推動人類意識實現了大覺醒,引導人類社會發生了大變革。馬克思的名字始終和工人階級的事業緊緊相連,馬克思主義始終是共産黨人的偉大旗幟。

    馬克思主義的晨曦照在古老的東方,給黑暗的中國帶來光明,使中國工人階級由自在走向自為,中國人民的精神從被動轉為主動。它一經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便誕生了中國共産黨。日出東方,開天闢地,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二)馬克思主義的耀眼光輝和巨大威力,使越來越多的人崇敬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由此也就産生了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主要有兩種態度:一種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度不同,結果大不同。

    (三)馬克思是怎樣對待自己創立的理論的呢?他在自己理論活動的初期就申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

    他十分厭惡對他的理論的“奴隸式的盲目崇拜”和“簡單模倣”。他終生站在工人階級爭取解放的最前線,但從不對自己不熟悉的鬥爭指手劃腳。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裏,儘管他對公社的事業十分關注,傾注了最大的熱情,但他始終認為,身居倫敦,對巴黎事件的直接參加者發號施令是根本不行的。他終生注視著世界歷史發展的新情況,根據科學和實踐的發展不斷補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馬克思最先樹起了反對教條主義的旗幟。

    (四)馬克思主義的另一位創立者恩格斯,同樣是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典範。他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産黨宣言》發表24年後,馬克思、恩格斯在為《宣言》德文版作序時説:由於時代的變遷和實踐的發展,《宣言》中的一些觀點、一些論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經過時了”;如果可以重寫,“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寫法”。

    在由恩格斯撰寫的《反杜林論》這部被馬克思譽為他和恩格斯理論的“百科全書”發表八年後,恩格斯在新版序言中説,本書有許多地方是應該修改的,例如“關於理論自然科學的那部分,這裡敘述得極其笨拙,有些地方現在本來可以表達得更清楚些,更明確些。……我理應在這裡作自我批評。”

    恩格斯滿懷信心寄希望於未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因為很可能我們還差不多處在人類歷史的開端,而將來會糾正我們的錯誤的後代,大概比我們有可能經常以十分輕蔑的態度糾正其認識錯誤的前代要多得多。”

    (五)列寧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也許可以用列寧的兩句話作出概括:“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作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考慮生動的實際生活,必須考慮現實的確切事實,而不應當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

    從這種態度出發,列寧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發現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只能同時在幾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的理論已經不適合“帝國主義戰爭和無産階級革命”時代新的歷史條件,從而得出社會主義革命在單獨一個國家內可能首先取得勝利的結論;並成功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從這種態度出發,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政府實現了從“戰時共産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關鍵性轉變,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

    (六)毛澤東同志是中國共産黨人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傑出代表。

    毛澤東的理論和實踐活動,表明瞭我們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一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二是必須把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

    正是毛澤東同志領導全黨同曾在黨內佔統治地位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産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進行了堅決鬥爭,在危難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

    正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成功地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並在我們這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國家,成功地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在這種堅持和結合中形成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蘊含著極其生動、極其豐富的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的寶貴精神財富。

    (七)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新道路的鄧小平同志,為全黨樹立了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榜樣。

    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空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鬚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如果不以新的思想、觀點去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他以馬克思主義的非凡勇氣和政治膽略,領導和支援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衝破了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束縛,撥亂反正,全面改革,使我們黨和國家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

    他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不懈探索,深入思考,科學回答,將全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水準,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八)馬克思主義引導時代前進又隨著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在一定意義上説,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從這部歷史中,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認識: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依據。而社會生活總是在不斷的變動中,這種變動的劇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來達到了前人難以想像的程度。因此,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可能一成不變。孤立地、靜止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生動發展的現實生活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

    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但不是終極真理。它為認識和發展真理開闢了正確的道路,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它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是一座思想高峰,同時又是我們向新的高峰攀登的階梯。

    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産生的源泉是實踐,發展的根據是實踐,檢驗的標準也是實踐。正因為深深植根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實踐,馬克思主義才枝繁葉茂、大樹參天。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但必須與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巨大威力才能得以發揮;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真正堅持和鞏固。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具體結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我們著重學習的是基本原理,不是具體結論;掌握的是完整體系,不是只言片語;運用的是立場、觀點、方法,不是個別論斷。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理論,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它總是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總結人民群眾的新鮮經驗,吸取當代科學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斷豐富自己,發展自己。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這是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真正內涵。

    一句話,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

    (九)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形成對比的,是教條主義的態度。

    事物是豐富多彩的,世上萬物各有特點,各有韆鞦,我不同於你,你不同於他;時代是發展變化的,昨天不同於今天,今天不同於明天;世界是廣闊無垠的,這個地方不同於那個地方,那個地方不同於別的地方。

    教條主義往往看不到這種不同,他們的一個基本特徵是主觀與客觀相分裂,認識與實踐相脫離。他們常常不分此時彼時,此地彼地,此事彼事,不是從變化著的實際出發而是從本本出發,以不變應萬變,以馬克思主義關於特定歷史時代特定事件的論述,來解決當前發生的獨特而複雜的問題,以停滯不前的思想觀念和經典作家的某些詞句來判斷和評價不斷發展、無限豐富的現實生活,以馬克思主義著作中針對特定對象開出的藥方作為包醫百病的藥方,無論治什麼病,都按一個方子抓藥。

    教條主義經常把馬克思主義當成只能頂禮膜拜的神聖教義,把發展馬克思主義當作是離經叛道。看事物、想問題、作決定,一事當前,先查本本,唯書唯上不唯實,丟掉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十)在黨的歷史上,教條主義曾使我們吃過大虧。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我們的事業每向前發展一步,都要突破教條主義的羈絆。我們曾經犯過錯誤,甚至遭到嚴重挫折,主要同用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有關。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這是鄧小平同志對歷史的總結,也是對今天和未來的警示。

    (十一)人類已經進入新的世紀。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面臨的環境和肩負的任務,已不同於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那個時候,也不同於毛澤東那個時候,就是和鄧小平同志在世時相比,情況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經載入史冊。在我們的前面還有更長的路要走。認識真理是不斷前進的過程,改造世界也是不斷前進的過程。當代共産黨人有責任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運用當代最新知識豐富自己,站在時代前列,站在實踐前沿,在把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過程中,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永不褪色,高高飄揚。

    (十二)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核心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動力,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一種思想方法,是一條認識路線,是一個歷史過程,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內涵。只要實踐在發展,只要社會在進步,只要人類的歷史還沒有結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永無止境。當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在黨的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十三)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根本的是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能用本本去框實踐,而要用實踐去發展本本。

    “我的朋友,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沸騰的生活,火熱的實踐,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也是我們認識真理、發展真理的源泉。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堅持從生活本身出發,從實踐出發,從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出發,從四季常青的生活之樹上採摘翠綠的新葉,擷取鮮艷的花朵,來釀造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創造新的生活。

    (十四)用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面向和服務於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成就科學理論的根本道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一定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著眼于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科學的理論,歸根到底總是和人民群眾的實踐要求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先進的思想理論一經為群眾掌握,就會化為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物質力量。這應當成為我們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和歸宿。

    (十五)“馬克思主義是最講科學精神、創新精神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創新精神。”江澤民同志這一論述,指明瞭當代中國共産黨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方向和根本態度。

    “生命在於運動”。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於在實踐中的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會主義實踐的每一次歷史性飛躍,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進行理論創新的結果。

    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對馬克思主義既堅持又發展,既繼承又創新,將全黨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豎起一座豐碑。

    (十六)學習貫徹《講話》,最重要的是從世界觀和方法論上解決問題,真正把貫穿于《講話》中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學到手。這種科學的創新的精神,就是“七一”重要講話所集中體現的兩個“不能含糊”:堅定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這一點不能含糊。同時,一定要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勇於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根據歷史條件的變化對我們在前進中遇到的一些重大問題給予符合實際的科學回答。對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則的運用,也應適應歷史條件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這一點,也不能含糊。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七一”重要講話所閃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光輝,所展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勇氣和政治智慧,必將在中國大地上,在億萬人民中發揮巨大作用,産生深遠影響,必將有力地推動我國生産力發展、社會進步和思想解放的歷史進程,使我們的黨更加朝氣蓬勃,使我們的事業更加興旺發達。

    《人民日報》 2001年08月3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