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

    在中國共産黨走過80年不平凡的歷程、正帶領12億中國人民迎著新世紀的曙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江澤民同志發表了“七一”重要講話。這是一個極具理論創新精神的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對我們黨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必將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深刻領會並用“七一”講話統一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和行動,成為我們黨在新的形勢下能否經受住各種風浪考驗,永遠走在時代前列,始終帶領全國人民勝利前進的重要保證。

    《講話》是中國共産黨建黨學説的科學總結,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它從根本上體現了《共産黨宣言》的思想精髓,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與創新,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個新境界。

    江澤民同志的《講話》全面回顧和展望了從1840年到1921年再到現在的兩個80年,從1840年到1949年再到本世紀中葉的兩個100年,從1949年到現在再到2050年的兩個50年,向我們闡明瞭“一個歷史事實”,得出了“一個歷史結論”,概括出“三條基本經驗”。這既是事關黨的事業長遠發展的帶有根本性、普遍性和長期性的重大問題,也揭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重大歷史背景。這樣一種跨世紀的深刻思考和對馬克思主義堅持與發展的歷史眼光,決定了《講話》氣勢恢弘,博大精深,從根本上體現了《共産黨宣言》的思想精髓,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與創新,是對中國共産黨建黨學説的科學總結。

    150多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莊嚴地宣告:“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産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産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産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奮鬥,但是它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這些論述深刻地闡明瞭共産黨的根本性質和唯一宗旨都在於為整個無産階級根本利益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奮鬥。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産黨從來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看成是自己的根本宗旨。這是我們黨的本質特徵,也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是我們黨的活力之所在。

    黨成立之初,運用馬列主義理論正確分析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明確了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奮鬥目標。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就當之無愧地代表先進生産力發展要求,其基本途徑和具體體現就是通過武裝鬥爭和民族民主革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推翻束縛社會生産力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實現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為先進生産力的發展創造條件,為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開闢道路,為實現中國最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提供保障。特別是遵義會議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實踐和探索中逐步認清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進一步明確了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和前途,掌握了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三大法寶,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總路線,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創立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從而開闢了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

    新中國建立初期,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建設,提出並規劃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任務,制定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這個以“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主體的總的思路,正是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體現。黨的八大前後,毛澤東相繼發表了《論十大關係》、《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論述,提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産力”,“今後黨的主要任務是搞經濟建設”,要用一百年或更多的時間把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兼收並蓄、推陳出新”,提出知識分子是社會主義的勞動者,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要加強調查研究,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等等。這些重要思想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理論淵源,也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論基礎。

    改革開放後的20餘年,我們黨進一步明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和執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和一整套路線方針政策,反映出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把握,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符合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牢牢把握“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主題,開拓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面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條件,鄧小平同志反覆強調,我們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經濟建設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要始終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時刻關注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鄧小平的這些重要論述,既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與創新,也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奠定了更加堅實、更加鮮明的理論框架。

    時移勢易,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的10多年間,國內外形勢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也給我們黨領導的各項事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把一個什麼樣的黨帶入21世紀,怎樣領導中國人民在激烈的競爭和挑戰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成為擺在中國共産黨人面前的重大課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不斷研究新情況,吸取新經驗,提出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制定了一系列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舉措,在許多方面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而《講話》特別是《講話》中進一步闡述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是江澤民同志集中了全黨的智慧,在新形勢下探索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和集中體現,開闢了繼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之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個新境界。

    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科學思想體系。縱觀中國共産黨80年的理論追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共産黨不僅是富有理論勇氣與創新精神的黨,也是能夠與時俱進、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前進並取得纍纍碩果的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就是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在實踐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樣也是繼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江澤民同志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源泉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前的現實情況相融合,進行了新的深刻的科學概括,進一步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揭示了我們黨立黨為公的根本宗旨和歷史使命,對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又一次作出嶄新的貢獻,給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縱觀中國共産黨80年走過的歷程,我們還可以清楚地看到,作為一個稟承了與時俱進理論品格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産黨歷來重視理論創新。自黨誕生之日起,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就對馬克思主義真理開始了不懈的追求,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而每一次的發展和創新,都為中國共産黨立於不敗之地,走向興旺發達奠定了牢固的理論基石。

    《講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成功典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創新精神。它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分析當今世界和中國的新情況,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

    我們正處於一個急需理論創新的偉大變革時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就是著眼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努力把握客觀事物的變化規律,不斷總結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同時,不斷為實踐提出新的理論指導。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特別是《講話》中對“三個代表”的科學闡述,正是這樣一個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成功典範,具有理論創新偉大的里程碑意義。

    江澤民同志在《講話》中開宗明義地指出,“人民總是在社會矛盾的運動中不斷開闢前進的道路。人民也總是從歷史活動的實踐和比較中,不斷尋找、揭示和發展指導自己前進的真理。”這是我們理解和深刻認識《講話》為什麼能夠充滿理論創新精神的一把總鑰匙。

    首先,江澤民同志立足於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基本原理,觀察新問題,研究新情況,形成了新的理論視角和新的論斷。江澤民同志指出:“生産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構成社會的基本矛盾。這個基本矛盾的運動,決定著社會性質的變化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方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雖然不同,但“無論什麼樣的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都要隨著生産力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必須敏銳地把握我國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趨勢和要求,不斷促進先進生産力的發展。也因此,對於黨的先進性的要求必須同代表先進生産力發展要求統一起來,同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統一起來,並把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看作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正是基於這樣一個基本分析,江澤民同志強調全黨同志要認真研究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生産力發展的規律,要求我們全面把握兩個文明建設的辯證關係,不斷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努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講話》還進一步指出,要不斷為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注入新的動力,就必須明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是先進生産力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將極大地推動世界的社會生産力和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敏銳地把握這個客觀趨勢,始終注意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掌握、運用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國民經濟素質,努力實現我國生産力發展跨越。

    第二,江澤民同志立足於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創造性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基本原理,明確地提出“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産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這樣一個重要的馬克思主義的命題。他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江澤民同志在《講話》中進一步明確提出,“人是生産力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我國工人階級,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産力發展的基本力量。我國農民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同工人階級緊密團結,是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始終是我們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發展要求必須履行的第一要務。”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和政策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並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神聖歷史使命,也是我們明確提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結論。

    第三,江澤民同志立足於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原理,明確地提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中,我們黨既有每個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最低綱領,也有確定長遠奮鬥目標的最高綱領。我們是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在我們黨的80年的歷史中,全面提出黨的基本綱領的有兩次。第一次是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毛澤東同志在1940年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系統地論述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又在七大的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把這些論述歸納為黨在新民主主義階段的基本綱領。50多年後,我們黨在十五大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即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這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行動綱領,也是黨在新的世紀動員、組織全黨和全國人民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面旗幟。這個綱領從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的角度,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問題作出了準確的回答,反映了黨在政策和政治上的進步和成熟,也為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提供了理論與政策上的保證。

    正確認識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們制定一切方針政策包括制定黨的綱領的依據。正像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産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統一于共産主義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是共産主義運動在現階段的行動綱領,是共産主義遠大目標在現階段的具體實踐目標。我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的每一項工作,都是共産主義運動的組成部分。在現階段,為實現共産主義理想而奮鬥,就是要腳踏實地為實踐黨的基本綱領而奮鬥。只有腳踏實地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才能最終實現共産主義的遠大目標。離開基本綱領,脫離初級階段的實際去講社會主義,就很容易陷入空談。

    第四,江澤民同志立足於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創造性地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原理,對“三個代表”的內在聯繫做了精闢的論述。江澤民同志指出:“發展先進的生産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産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産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相輔相成,辯證統一,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內在關係。與此緊密相關,江澤民同志進一步提出,我們要在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並視之為“馬克思主義關於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

    “三個代表”相互統一的觀點是十分重要的觀點。歷史上,凡是處於上升時期的階級及其政黨,在一定時期,都曾代表過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馬克思説過,資産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産力,比過去一切時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産力還要多,還要大。與無産階級及其政黨所不同的是,雖然資産階級在上升時期曾經代表過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但其階級本質決定了它無論如何不可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説明,在“三個代表”當中,如果只代表某一個方面,而不代表其他方面,就構不成無産階級政黨的先進性。換言之,如果僅僅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而不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會失去人民的擁護。反之,如果僅在主觀動機上代表人民利益,而在社會實踐中忽視生産力的發展,忽視文化的建設,不能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那麼,所謂代表人民利益就成了一句空話。所以,我們黨只有同時做到“三個代表”,即不僅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而且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同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完整地構成中國共産黨的先進性。

    總之,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處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芒,貫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並把基本原理緊密地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形成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創新理論,為我們在新世紀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講話》是辯證唯物主義實踐論與認識論的最新理論結晶,貫穿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是立足新的不斷發展著的實踐,創造性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講話》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産物和最新理論結晶。辯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如何看待認識與實踐的關係,如何分析事物的矛盾運動。辯證唯物主義者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的目的,又是檢驗認識的標準。毛澤東曾經指出:“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排斥一切否認實踐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人類的社會實踐,始終是社會認識的源泉。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在矛盾運動中發展。在真理髮展的長河中,所有相對真理之和構成絕對真理。因此,是從抽象的概念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當作一成不變的教條,還是從客觀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實踐的指南,這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兩種根本不同的態度。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源頭活水,不斷發展變化的實踐使馬克思主義永葆青春。馬克思主義從它誕生之日起,就要求人們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法則和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恩格斯説:“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可能要求經典作家為他們身後所産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的答案。列寧也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者必須考慮生動的實際生活,必須考慮現實的確切事務,而不應抱住昨天的理論不放,因為這種理論和任何理論一樣,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東西,只能大體上概括實際生活中的複雜情況。”如果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就會導致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進,甚至發生嚴重失誤而遭受失敗。在國際共運史上,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都不乏這種教訓。

    實踐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肥沃土壤,不斷發展變化的實踐使馬克思主義活力永存。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是我們黨80年曆史的一條最基本的經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其必然結果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即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觀察世界觀察中國,探索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規律,走出一條適合本國特點的革命和建設的道路。事實上,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奮鬥過程,就存在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兩種思想路線的對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黨的三代領導核心都是反對教條主義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典範。毛澤東思想是在反對王明教條主義中誕生的,鄧小平理論也是在反對“兩個凡是”中開始形成的。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的進程中,再一次以馬克思主義的巨大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基本問題,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統一,揭示了理想與現實、當前與未來、任務與目標之間的辯證關係,從而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和黨的建設的規律,標誌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實踐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品格。而要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必須按照江澤民同志《講話》精神,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使我們的思想跟上時代的發展,使我們的理論經受實踐的檢驗,使我們的政策更加符合人民的意願。必須看到,進入新的世紀,世界經濟、政治、文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也將深刻地影響社會進程。從世界範圍來比較,社會生産力發展水準已與100多年前馬克思主義誕生時的情況大不相同;從我國的基本國情來看,在許多方面也與馬克思主義誕生時的歐洲,與列寧主義誕生時的俄國情況大不相同;現在的中國與50多年前的中國更是大不相同。這些不相同,決定了我們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黨所肩負的任務以及黨員隊伍的狀況,也都發生了諸多重要的變化。實踐呼喚著理論,廣泛深刻的變化呼喚著理論的創新。這既是實踐的發展對理論和理論創新的“萬有引力”,同時也給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與空間。

    實踐在發展,認識在深化,理論要創新。解放思想的過程不會完結,理論創新也不會完結;一切無所作為,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觀點都是錯誤的。中國共産黨人必須在堅持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經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把馬克思主義推向新的境界。因此,學習《講話》,説到底就是要把握實踐第一的觀點,就是要尊重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就是要著眼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運用,努力研究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以及新變化給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帶來的新問題,用創新思維去分析,用創新精神去開拓,用創新的工作把《講話》精神落到實處。

    《經濟日報》 2001年8月2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