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重要的歷史啟示:談如何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朱敏彥、齊衛平

    江澤民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在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的前提下,“要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總結黨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歷史經驗,對理解這一論述具有深刻啟示。

    啟示之一: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能脫離中國國情

    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是中國共産黨歷史發展的基本經驗。中國共産黨從1921年只有50多名黨員發展到今天擁有6541萬黨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黨的群眾基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大。總結80年黨的奮鬥歷史,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社會環境下,黨在增強階級基礎和擴大群眾基礎方面有著不同的特徵。

    在黨的創建階段和第一次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將主要精力放在城市工人運動方面,黨的隊伍發展也以産業工人為主。到大革命失敗前夕的1927年4月,黨員隊伍已發展到57967人,其中工人佔53.8%。

    大革命失敗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在井岡山等地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民群眾成為革命的主要力量。由於當時城市白色恐怖十分殘酷,農村武裝鬥爭事實上佔據了革命的中心地位。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壯大黨的隊伍,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只有從廣大農民群眾中吸收先進分子。至1934年長征開始時,全國黨員發展到30萬人,其中蘇區內的農民佔了絕大多數,一般估計,這個時期工人出身的黨員,少的時候只佔2%,多的時候也不到10%。

    抗日戰爭時期黨領導的是一場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只有把抗戰中擁護黨的思想、路線和政策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才能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因此,黨在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工人以外的社會其他方面的優秀分子,促使黨的組織蓬勃發展。1940年黨員從抗戰初期的四、五萬人劇增到80萬人,1945年發展至120萬。這個時期,黨特別重視在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1939年12月,毛澤東專門起草了《關於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明確指出:“在長期的殘酷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在建立新中國的偉大鬥爭中,共産黨必須善於吸收知識分子。”抗日戰爭時期大批知識分子加入黨的隊伍,這是黨增強階級基礎和擴大群眾基礎的突出體現。

    解放戰爭時期,黨的隊伍發展重心仍然在農村,大批在土改中翻身的農民骨幹被吸收入黨。至1949年底,全國黨員人數達到448.8萬,其中,農民成分的黨員佔75.8%。由此可見,在中國共産黨領導革命的大部分時間裏,農民出身的黨員是黨的隊伍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幹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隨著形勢的變化和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從革命鬥爭轉向經濟建設,黨的發展對象的重點也作了調整。1950年全國黨員人數為500萬人,至2000年底,全國黨員人數增加到6451萬人。50多年中黨員人數增加了近13倍。重視在工人階級中發展黨員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的一條基本原則。無論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社會主義改革時期,工人階級始終是推動中國先進生産力發展的基本力量,也是黨組織發展的主要對象。

    由此可見,黨的階級基礎是在不同歷史時期,隨著形勢和環境的變化,黨的中心工作和任務的轉換,通過不斷擴大群眾基礎得以增強的。以工人階級為基礎,發展産業工人加入黨的隊伍是確定不移的原則。但是中國共産黨是在十分特殊的環境下領導中國革命的。一方面,近現代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農業國家,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制,産業發展極其緩慢,工人階級人數非常少,農民佔了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另一方面,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勢力異常強大,中國共産黨缺乏通過搞城市武裝暴動獲取革命成功的條件,因而農村成為黨立足生存和發展壯大的根據地。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必須從這樣的國情出發。事實證明,片面地強調黨的工人階級成分,或者以此排斥工人以外其他社會成分的優秀分子入黨,不僅不能增強反而還會縮小黨的階級基礎。

    啟示之二:增強黨的階級基礎與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是一致的

    工人階級是黨的階級基礎,這是從建黨一開始就十分明確的。中國共産黨的第一個黨綱、第一個決議和第一個黨章雖然沒有直接點明,但貫穿始終的精神非常清楚。從黨發展的歷史來看,雖然吸收工人階級先進分子加入共産黨始終是堅定不移的原則,但是,在黨組織的發展方針上,從來就沒有過只以工人階級為對象發展黨員的規定。

    黨的第一個黨綱規定:“凡承認本黨綱領和政策,並願成為忠實黨員的人,經黨員一人介紹,不分性別、國籍,均可接受為黨員,成為我們的同志。”黨的二大通過的第一個黨章規定:“本黨黨員無國籍性別之分,凡承認本黨宣言及章程並願忠實為本黨服務者,均得為本黨黨員。”這個規定的基本精神貫穿于黨的整個歷史。黨的十五大通過的黨章規定得更加具體:“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革命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願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産黨。”這些規定體現的基本精神是完全符合共産黨的先進性要求的。

    中國共産黨的先進性當然是由工人階級先進性的實質決定的,但同時必須通過廣泛的群眾基礎來實現。列寧曾指出:共産黨人的任務是“在政治上領導無産階級,並且通過無産階級領導全體”。無産階級的革命政黨決不是職業意義上的工人團體,也不是行業範圍裏的工會組織。因此,一方面,她只是用先進的標準吸收工人階級的一部分加入共産黨;另一方面,共産黨也不是只允許工人而排斥其他成分的人加入黨組織。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通過的《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指出:“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無産階級的先鋒隊,他應該大量吸收先進的工人雇農入黨,造成黨內的工人骨幹,同時中國共産黨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因此,一切願意為著共産黨的主張而奮鬥的人,不問他們的階級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産黨,”1938年10月毛澤東在批評黨內“左”傾關門主義的錯誤時説:“共産黨必須擴大自己的組織,向著真誠革命、信仰黨的主義、擁護黨的政策、並願意服從紀律、努力工作的廣大工人、農民和青年積極分子開門”。顯然,中國共産黨作為無産階級先鋒隊的組織,體現的是階級實質的先進性,而不是組織成分構成上的局限性。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説,以工人階級為階級基礎,突出的是黨的實質特徵,而不是成分特徵。這是我們在總結黨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歷史經驗時得到的又一點啟示。

    (作者分別為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華東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解放日報》 2001年8月2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