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歷史唯物主義

    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鮮明而集中地反映了歷史唯物論的思想精華。把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置於“三個代表”的首要一條,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概括。這樣就抓住了黨的先進性的最深層的現實根據、最高的本質體現。把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既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的新概括,也是社會主義利益原則的發揮。無論生産力的“發展要求”,還是社會主義利益原則的貫徹,都要通過人的社會活動,落實到人身上,才能實現。

    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包含併發揮了歷史辯證法所固有的客觀邏輯。它弘揚了“能動性原理”;強調了“先進性”的主導原則;突出了“慎終如始”的發展過程論。

    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回顧和總結了我們黨80年奮鬥歷程與基本經驗,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三個代表”的科學內涵,進一步明確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根本問題,從而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堅實的歷史唯物論的理論基石

    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鮮明而集中地反映了歷史唯物論的思想精華。其中,既包含了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性,又實現了理論上的發展和創新。它創造性地運用和內在地體現了科學的生産力論、社會主義的利益原則和人民主體論等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

    第一,科學的生産力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根基,也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根本的理論基石。江澤民同志把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置於“三個代表”的首要一條,從而抓住了黨的先進性的最深層的根據、最高的本質體現。歷史唯物論認為,生産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物質生産力的不斷發展是“整個社會生活以及整個現實歷史的基礎”(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第204頁),是“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741頁)。自近代以來,中國革命、改革和建設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改變舊中國積貧積弱的落後面貌,實現民富國強,全面振興中華。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曾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産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産力的,還是解放生産力的。”(《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79頁)那麼,為什麼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呢?這是因為,我們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其先進性和革命性源於工人階級。而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則是大工業本身的産物。自近現代以來,只有與社會化大生産相聯繫的工人階級,才是先進社會生産力及其發展要求的真正代表者。所以,在由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所引起的社會主義革命中,歷史就把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和社會主義事業領導者的偉大使命,賦予了工人階級及其政黨。正因為這樣,“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後,一定要致力於發展生産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8頁)在中國,我們黨只有“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才是黨的先進性的根本標誌和確證。

    應當指出,其中所體現的生産力論是具體的、現實的和完整的。其一,這裡所講的“先進社會生産力”,應有縱向和橫向的雙重動態的定位座標。縱向看,這是指中國今天相對於昨天的生産力發展與進步;橫向看,則要求我們著眼于趕超當今世界的先進生産力。其二,這裡既講“先進社會生産力”,又講其“發展要求”。生産力無疑是根本。但我們不能離開作為體現其“發展要求”的生産關係和其他社會條件,而抽象、孤立地講生産力。我們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應該體現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其三,這裡講的是“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而不只是某個地域或行業的生産力的發展。這包含著要求指導生産,協調經濟發展的全局觀點、戰略眼光、社會尺度和社會效益,以防止發展的失衡、畸型與浪費。總之,江澤民同志提出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體現了科學生産力論的思想,是我們的立黨之本。

    第二,社會主義的利益原則及其實現,是我國社會生産力發展要求的集中反映,也是“三個代表”之重要的歷史唯物論根基。在歷史唯物論看來,“人們所為之奮鬥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87頁),而作為生産力發展之本質要求,“每一個社會的經濟關係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當然也是這樣。在“三個代表”中,把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既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利益原則的發揮。它堅持了社會主義事業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83頁)的原理,體現了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繫,為從根本上發揮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創造性和歷史主動性,找到了現實基礎。當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的,黨就會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信賴與擁護,就有堅如磐石的“執政之基”,社會主義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社會主義利益原則的人格化,堅持“人民主體論”,這同樣是“三個代表”所體現的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因為,無論生産力的“發展要求”,還是社會主義利益原則的貫徹,都要通過人的社會活動,落實到人身上,才能實現。所以歷史唯物論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是先進生産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在我們國家,人民是社會和國家的真正主人與主體。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由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建設國家。這種人民主體論與工人階級的領導作用並不矛盾。由於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徹底的革命性和利益的無私性,歷史才能賦予它領導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使命與責任。黨是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的“代表”。“三個代表”中講,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就是要求“公僕”忠於人民,為人民服務。

    生動的歷史辯證法的客觀邏輯

    “三個代表”中所體現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內在地包含著歷史的辯證法。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就包含併發揮了這種生動的歷史辯證法所固有的客觀邏輯。

    首先,弘揚了“能動性原理”。例如,“三個代表”第一條的立意,是突出生産力,但不是孤立地講黨要“代表生産力”或“生産力的發展”,而是表述為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不言而喻,這裡的所謂“發展要求”,顯然是指為社會生産力發展所“要求”的生産關係(包括基本經濟制度與體制)、社會經濟政策和其他一切必要的社會條件,這包括我們黨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都要反映和體現這種“發展要求”。這樣,其中就包含著關於生産關係對生産力、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並進而對生産力發揮能動性反作用的充分肯定。世界上根本沒有離開生産關係的生産力。任何現實生産力的較快發展,都只有在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形式,即相應的經濟的制度、體制和必要的社會政治環境中,才能夠順利實現。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高度重視發展社會生産力的同時,又充分重視先進文化的建設,從而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這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發展的辯證法,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思想高度、新的思想境界。

    其次,強調了“先進性”的主導原則。“三個代表”中,講生産力是強調“先進生産力”;講文化是強調“先進文化”;講利益是強調“根本利益”,實質上也主要是指代表體現現實和未來之統一的社會進步的利益。“三個代表”歸結到一點,是要求我們黨永葆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先進性”。也就是説,“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是著眼于先進的東西:讓它們代表未來,主導事物的發展。在這裡,它著眼于先進的即高科技含量的、節約資源、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生産力,以先進生産力的發展帶動整個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它著眼於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文化,就是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文化,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來反映現實,引導和促進我國社會沿著正確方向,大踏步地走向未來;它著眼于先進階級的利益要求,站在工人階級立場,去代表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高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素質,永葆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站在時代前列,在全國各族人民和各項工作中,發揮政治領導核心的作用。所以永葆我們黨的先進性,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首要前提。

    復次,突出了“慎終如始”的發展過程論。基於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以及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走向社會主義更高階段,直至最終實現共産主義,是一個統一的、長期的、不間斷的歷史過程,所以江澤民同志要求我們黨當好“三個代表”,要一以貫之,慎終如始,不能稍有鬆懈。江澤民同志是講黨必須“始終成為”三個方面的“忠實代表”,而且講到代表“先進文化”時,是強調要代表其“前進方向”。在這裡,都是表述為動態的、過程性的內涵,所強調的不是一時、一事、一地和一次性的行為,而是過程論、整體論,是如實地反映黨的事業的連續性、艱難性和長期性。這意味著,全黨要作長期艱苦奮鬥的準備,要有憂患意識。黨要當好“三個代表”,不能只代表一陣子,不能有斷裂,不能有鬆懈情緒。過去和現在當好了“三個代表”不等於和不能代替未來。過去已成為歷史,現實應從零點開始。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是人民和歷史的必然的選擇。但是,人民更要看現實和未來。如果將來有一天黨沒有當好“三個代表”,或者黨由於某種原因而喪失了先進性、凝聚力和戰鬥力,黨和國家就會出現危機,就難逃歷史上曾屢屢出現過的執政者“其興也焉,其亡也忽焉”的所謂“週期律”。

    《光明日報》 2001年8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