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怎樣理解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怎樣理解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150多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産黨宣言》中深刻地論述和莊嚴地宣告:“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深刻地闡述了共産黨的根本性質和惟一宗旨都在於為整個無産階級根本利益、為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奮鬥。

    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根本的、惟一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就是要忠實地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是我們黨的本質特徵,也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我們黨的三代領導人都一貫強調,必須把我們黨建設成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無産階級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産黨的最高準則,是中國共産黨人的莊嚴承諾。深刻理解和忠實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偉大理論貢獻,是把辯證唯物主義應用於社會歷史領域,深刻揭示並高度尊重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指明瞭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發展總趨勢,鼓舞並從理論上武裝無産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為實現崇高的共産主義理想而奮鬥。馬克思主義的這一光輝思想,以其嚴密的科學性和巨大的説服力,不但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所信服,而且任何不帶偏見、崇尚科學理性的學者都為之折服。這是馬克思主義能夠吸引一代又一代追求真理的熱血青年和正直知識分子的一個重要原因。

    馬克思主義是最關心人的。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共産黨領導無産階級和勞動群眾進行革命和建設,就是要消滅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不合理的舊制度,就是要創造每個人都能得到全面發展的理想的新社會。馬克思主義所關心的人,不是資産階級學者講的抽象的“人”,而是在一定社會關係中進行著歷史活動的具體的人,根本上説就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馬克思主義又是最重視歷史主體的。但這種主體不是資産階級學者講的那種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單個的、孤立的個人,而同樣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讓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既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又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這兩者根本一致,並生動地統一于黨領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之中,生動地表現為黨真心實意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幫助群眾推動社會前進的艱苦奮鬥之中。因此,馬克思主義在指導先進的階級、先進的人們自覺地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為實現崇高理想而奮鬥的同時,又明確地強調,為實現共産主義理想奮鬥的過程就是不斷地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不能脫離群眾的實際需要和實際覺悟水準,先進的階級、先進的人們要從群眾的實際出發,不斷幫助群眾自己解放自己。這是中國共産黨之所以始終自覺地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極其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理論根源。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産黨人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作為判斷各項工作成敗得失的最高標準。對上級負責與對群眾負責的統一,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成為中國共産黨人工作作風的顯著特徵。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成為中國共産黨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嚴昭柱)

    新華社 2001年8月0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