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學習心得

   解放思想在創新中大踏步前進

    參加山東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會的同志們近日結合中國共産黨建黨八十年的光輝歷程與繼承發揚山東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暢談了學習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的體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山東省委書記吳官正在讀書會總結發言中著重指出:“山東的同志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在創新中大踏步前進。”

    吳官正説,當前,我們工作中遇到許多實際矛盾和問題,用以往經驗解決不了,到過去的文件中也找不到答案。惟一正確的出路和辦法,就是以“三個代表”為指導,開動腦筋,大膽探索,在實踐中找辦法,在創新中找答案。創新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各級領導幹部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善於發現先進典型,推廣先進經驗,指導和推動面上的工作。認真貫徹江澤民總書記“堅持科學態度,大膽進行探索”的要求,持之以恒,山東的各項工作就一定能夠緊跟時代,與時俱進。

    讀書會期間,與會同志通過認真自學、小組討論、大會發言等形式,交流了學習江澤民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的體會,一致認為,江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站在時代高度,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使我們對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新境界。充分認識《講話》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統一思想,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堅定不移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就一定能開創山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吳官正在討論中談到,山東有光榮的革命傳統。革命戰爭年代,山東的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前赴後繼,英勇奮鬥,功勳卓著;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的共産黨員始終自覺保持黨的先進性,在各條戰線建功立業。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根據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許多代表回顧了八十年來山東黨建的歷史,指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山東都有大批優秀的黨員幹部以令人欽敬的模範行動帶動了革命與建設事業的發展與社會進步。在他們中間,焦裕祿、孔繁森、徐洪剛、韓素雲、張海迪、王廷江、張瑞敏等優秀代表已經成為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産黨人的楷模。省委副書記王修智等同志認為,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過程中,山東的共産黨人一定會與時俱進,不斷增強黨的先進性,在各自的崗位多展現出新時代的風采。

    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給山東幹部群眾帶來了再創偉業的激勵與鞭策。參加讀書會的領導幹部在會場內外,討論熱烈,暢所欲言。省長李春亭、副省長韓寓群結合今年上半年全省經濟穩定增長的實際,談到進一步加快山東經濟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面對全省經濟穩定增長的好形勢,參加讀書會的領導同志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吳官正在讀書會期間反覆告誡與會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努力實現山東生産力發展的新跨越。無論出現什麼情況,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千方百計加快發展,不斷壯大山東的經濟實力。

    吳官正説,江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特別強調了兩個“敏銳地把握”,即敏銳地把握我國生産力的發展趨勢和要求,敏銳地把握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客觀趨勢,不斷促進先進生産力的發展,努力實現我國生産力發展的跨越。我們在指導經濟工作時,要把著力點放到發展先進生産力上,加快發展。要更新觀念,拓寬思路,確立品質和效益第一的思想,堅持數量和品質的統一、規模和效益的統一、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要依靠深化改革和科技進步,大力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經濟發展,特別要重視搞好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同時,要加快城市化進程,把城市改革和農村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結合起來,為先進生産力的發展打開更廣闊的通途。要堅持公平和效率的有機統一,推進分配製度的改革,對作出重大貢獻、取得顯著效益的,要給予相應的報酬,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吳官正在讀書會上關於“山東要在創新中大踏步前進”的發言,在與會同志中産生了強烈的共鳴。許多同志在發言中都談到,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通篇貫穿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勇於創新的典範。我們學習《講話》,要很好地領會和把握這一精髓,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勇於創新,與時俱進。

    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孫淑義談到,要把實現領導方式方法的創新,作為貫徹講話精神,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濟南市要通過實施“四個創新”,促進經濟快速發展。他説,科技創新是關鍵,産業創新是核心,制度創新是動力,環境創新是保障。在“四個創新”的進程中,要把重點放到抓落實、幹實事、解決問題上。

    《人民日報》 2001年07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