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重要講話

   尉健行:按照“三個代表”要求 以創新精神加強紀檢監察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尉健行于7月14日至22日在黑龍江省考察時強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深入學習貫徹江澤民同志“ 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三個代表”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和改進紀檢監察工作。

    尉健行指出,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把學習江澤民同志講話作為重要任務,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學習,深入貫徹。江澤民同志講話通篇貫穿了“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是指導反腐倡廉的強大思想武器。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幹部,一定要深刻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把“三個代表”要求貫徹于紀檢監察工作的全過程,進一步加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力度,不斷取得反腐倡廉的新成果。

    尉健行指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體現了我們黨推動中國先進生産力發展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堅持反腐倡廉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加強和改進這方面的工作,保證和促進先進生産力的持續發展。要進一步加強對黨的發展經濟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情況的監督檢查,對嚴重違反的,必須執行黨的政治紀律;要通過查處違紀違法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為發展經濟排除干擾,掃除障礙;要通過改革體制、機制和制度,調整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的部分,剷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為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提供政治保證。

    尉健行指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體現了我們黨發展中國先進文化的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要抓好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的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反腐敗鬥爭對絕大多數黨員幹部來説,主要是立足於教育,著眼于防範,築牢思想道德防線,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執政的考驗,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不斷增強拒腐防變、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同加強管理有機結合,這就要求我們結合實際及時制定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做到防患于未然。制定領導幹部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既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則,體現時代要求和創新精神,又要堅持社會主義價值觀,防止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反對和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還需要繼承和發揚黨和人民從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借鑒和吸收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

    尉健行指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體現了我們黨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江澤民同志深刻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認真領會和貫徹江澤民同志的要求,嚴肅懲處那些貪佔人民群眾所創造的財富的腐敗分子,查處那些糟蹋人民群眾財富的嚴重失職瀆職行為,把被他們侵佔的利益歸還給人民群眾;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制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消極腐敗現象,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深入開展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政務公開,保證人民群眾充分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維護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

    尉健行強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通過學習江澤民同志的重要講話,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發揚改革創新的精神,進一步轉變觀念,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更好地發揮黨的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的職能作用。要進一步提高對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反腐倡廉的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要努力學習,掌握經濟、科技和法律基礎知識,開闊眼界,拓寬知識面;要加強反腐倡廉理論研究,了解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紀檢監察的工作機制和工作方式等有效途徑,積極探索標本兼治、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有效措施。要繼續加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各項任務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不斷地揭露和處理影響任務落實的問題,以更多的黨風廉政建設的實際成果更好地取信於人民,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尉健行在黑龍江期間,到工廠和農村進行考察,看望紀檢監察幹部和工會幹部並召開了座談會。他對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在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以及開展工會工作取得的明顯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陪同尉健行考察的有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省長宋法棠等。

    新華社 2001年7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