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總結新經驗 開創新境界──專家談正確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中國共産黨的80年,是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80年。

     日前,出席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80週年理論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學習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時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穿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新世紀黨領導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行動綱領。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實踐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海納百川 氣勢恢宏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開闊胸襟和自覺堅韌的歷史主動性

    縱觀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浪潮來勢迅猛,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各種思潮相互交錯、相互激蕩。置身於世界的中國,20多年的改革開放給經濟、文化、社會帶來了重大而又深刻的變化。與會的專家們認為,跨入新世紀,我國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又經受著嚴峻挑戰。在這個重要歷史時期,中國共産黨人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把握當今世界和中國的新變化、新情況、新矛盾,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擔當起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時代使命,在實踐中堅持並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鄧小平理論。

    緊跟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確保黨的先進性和蓬勃生機。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奚潔人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廣闊的世界社會歷史的進程為背景去考察時代的發展變化,以世界進步潮流為坐標,確定黨的先進性的歷史定位和如何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戰略和策略。代表先進生産力發展要求,就是代表了社會進步發展的客觀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代表了社會進步發展的客觀趨勢和理想目標;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代表歷史主體的客觀需要。實現“三個代表”的要求,要求我們有敏銳的時代意識和寬闊的文化理論視野,有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創新精神和善於吸取群眾智慧的胸懷和能力。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眼界、胸襟以及歷史責任心的理論再現。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秦慶武等專家認為,要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就必鬚髮展科學技術,提高勞動者素質,建立與先進生産力水準相適應的生産關係與上層建築。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廖進、中共福建省委黨校教授淩厚鋒認為,先進文化之所以先進,在於它倡導創新思維和開拓精神,要求人們在尊重客觀事實和規律的前提下,勇於探索,通過實踐去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去檢驗併發展真理。要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發展方向,既要根植于華夏文明沃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又要以開放、創造性的品格面向世界,借鑒和吸收人類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的楊林興説,先進生産力的發展和先進文化的繁榮,都體現和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産黨只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得到最廣大人民的支援和擁護,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偉大創新再樹豐碑

    ──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歷史命題,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的重要突破,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勇於創新、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每個歷史重要關口,中國共産黨都能及時、準確地把握時代脈搏,總結歷史經驗,勇於突破原有的認識,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樹立了不朽的理論創新的豐碑。

    專家們認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立足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深刻總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科學地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當代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的形勢和任務,使推進執政黨建設的重大政治意義空前地突出。對於工人階級政黨來説,執政無疑是長期的考驗和嚴峻的挑戰,中國共産黨對此必須作出鄭重的回答。

    黑龍江大學研究員楊彬説,關於“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課題,馬克思主義從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出發,只作了一般意義上的預見性描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這一重大課題的標誌性理論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説作出的重大貢獻。作為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在世紀之交對執政黨建設深入思考和全新認識的結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説史上第一次明確回答了作為執政的工人階級政黨對國家、對民族、對歷史所應承擔的神聖使命與責任,第一次具體運籌和謀劃了執政黨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所奉行的基本方略和策略,第一次全面概括了執政的工人階級政黨在現實和未來的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這些理論成果使“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説中具有了重要的劃時代意義。

    跨世紀黨的建設,必須置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崇溫説,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正確把握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矛盾運動,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辯證關係,正確把握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才能不斷提高領導水準和執政水準,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真正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

    “三個代表”思想代表了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路,體現了一種新的認識方法和新的理念導向,具有巨大的思想解放意義。這是與會專家在學習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後共同的認識。

     吐故納新開拓奮進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在新的世紀裏迎接挑戰、促進發展的偉大法寶,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銳意改革、永葆生機的堅定信念

    經受住考驗靠什麼?靠我們的政治制度,靠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靠奮發圖強,特別是靠黨的領導。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就是為了進一步強化我們黨的思想武裝,使黨的廣大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不斷提高黨的政治、思想、理論、科學文化等諸多方面的素質,永遠保持和發揚黨的先進性。一切不符合“三個代表”要求的都需要改革,使黨更能體現其性質和宗旨,進一步煥發青春,增強活力。

    歷史的經驗證明,黨代表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就能順應時代的潮流,對歷史的發展和進步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就能得到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就能充滿生機和活力。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秦慶武説,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産力。在中國這樣一個生産力發展不平衡的國度裏,要代表先進生産力發展要求並非易事。我們黨不僅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調整生産關係以適應生産力的發展,而且要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適應生産力發展要求的上層建築,為生産力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體制和政治環境。

    實現“三個代表”,不僅是關係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更是關係到我們黨興衰成敗的重大實踐問題。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龐元正等專家提出,堅持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是實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徑。理論創新是思想先導,科技創新是決定因素,體制創新是制度保障。從時代轉換的角度來看,創新的本質在於繼往開來,在於既要繼承前人的思想成果,又要善於突破那些不再適應新的實踐的陳規陋習,進行新的創造。創新過程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過程。

    只有始終做到“三個代表”要求的中國共産黨人,才能創造與時俱進的偉大精神。專家們認為,這一偉大精神必將在科學理論與生動實踐的結合上不斷創新,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人類文明成果的哺育下更加豐厚,在廣泛持久的傳播中深入人心,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新華社 2001年7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