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與時俱進的時代品格──江澤民“七一”講話解讀之五

    面對21世紀風雲變幻的複雜形勢,江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向全黨提出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結合中國的實際,去觀察當今世界和中國,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不斷作出新的理論概括,不斷開拓前進的新要求。高舉這一旗幟,講話中不僅充滿了與時俱進的時代品格,還産生了進一步闡明共産主義理想的遠大與中國共産黨現階段奮鬥目標的關係和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等等重大理論成果。

    為什麼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自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來,各種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批判、修正的理論層出不窮。現在又有人以當代科技革命為理由,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工業化時代的産物,已不適應資訊社會,那麼,馬克思主義到底有沒有過時?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沒有推翻馬克思主義存在的基礎?馬克思主義還有沒有生命力?

    我們的回答是,馬克思主義仍具有生命力,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首先,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認為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一生中兩個最偉大的發現。正是這兩大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正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真理性的科學認識,所以鄧小平在南方談話時才能理直氣壯地説:“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會多起來,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

    其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來自它的實踐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的突出特徵正是其實踐性。馬克思主義與其他的哲學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並不停止于揭示和描述現存世界及其規律,而在於通過“實踐批判”把哲學的觀念轉化為實踐的力量、轉化為改造世界的力量,並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自己。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於對現實問題的回答之中,而每一次回答都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的創新和發展。所以,馬克思主義不是自我封閉的體系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開放體系。

    再次,馬克思主義實踐性的理論品格,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馬克思主義一問世,就同無産階級和勞動人民爭取自身解放的鬥爭結合在一起,1917年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現實。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先後建立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而馬克思主義也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自己。在俄國,列寧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俄國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列寧主義。在中國,以毛澤東和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並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馬克思主義使得中國人民富了起來。近二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國家的綜合實力和人民的生活水準顯著提高,這正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實現的第二次理論飛躍——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取得的。鄧小平同志領導我們黨衝破了教條主義的束縛,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開闢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全面推進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江澤民總書記的七一講話是一篇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光輝文獻,講話站在歷史的高度和時代的前列,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對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我們説,這篇講話不愧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件。 (宋少鵬)

    共産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共産黨現階段奮鬥目標的關係是怎樣的

    實現共産主義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最終奮鬥目標和最高綱領:而在每一歷史階段上,我們黨又都有具體的奮鬥目標即最低綱領。雖然共産主義的實現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演變,但我黨從未懷疑過這一人類的最高理想會最終實現;同時,黨在各個歷史時期每一個具體綱領的制定及其實現,都是為共産主義大廈增磚添瓦,都保證了社會的發展方向始終朝著共産主義的理想邁進。所以,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既是相互聯繫又是高度統一的。中國共産黨“是最低綱領與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這是江澤民總書記在慶祝建黨80週年大會講話中闡明的新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理想理論的一大突破。

    中國共産黨在建黨那天起,就把實現共産主義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為了實現這一遠大宏偉目標,我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形勢的變化,適時而正確地提出了不同的革命綱領。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提出了推翻三座大山、發展民族經濟、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革命綱領;在建國頭3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提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儘快建成社會主義強國的歷史任務;在改革開放時期,我黨又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把我國建設成為文明、民主、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新時期的奮鬥目標。這些綱領的制定與實現,都將促進和有利於共産主義的實現。

    雖然人類社會必然走向共産主義,但共産主義離我們畢竟還十分遙遠,還要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雖然“我們對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學上的預見,但未來的事情具體如何發展,應該由未來的實踐去回答。我們要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對遙遠的未來作具體的設想和描繪”。建國50多年的歷史證明,對未來社會作不切實際的設想或超越當時的社會發展水準,搞“窮過渡”,會對我們的建設事業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最典型的例子是1958年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在這年8月27日通過的關於建立人民公社的決議中,黨中央認為,共産主義在我國的實現已經不是多麼遙遠的事情了。於是,全國大煉鋼鐵,要趕英超美;全國大辦人民公社,建立公社所有制,把各個農業社和社員的財産統統“歸”公社,引起了我國城鄉的混亂和經濟緊張。這個教訓是我們必須牢牢汲取的。

    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到本世紀中期,我黨的奮鬥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社會主義強國。全黨和全國人民應該既要樹立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又要腳踏實地地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因為,每一項實際工作的完成,就會大大推進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就是為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作出了一份貢獻。 (辛逸)

    為什麼要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江澤民同志的“七一”講話,在黨的建設理論上有很多的創新,他要求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來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其精神實質就是要在各種複雜的情況下,始終保持我們黨的先進性和廣泛的代表性。的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保持黨的先進性,如何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已經成為黨的建設中所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江澤民同志在講話中做了很為精闢的回答。

    首先,他強調指出,工人階級本身的構成及其先進性具有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特點。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工人階級的隊伍在不斷壯大,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工人階級的先進性也在發展中。尤其是掌握現代科技的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工人階級中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並大大地增強了工人階級的科技文化素質,集中地體現了這種發展的先進性。既然工人階級的構成和先進性具有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特點,那麼,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我們黨的構成和先進性也不可避免地具有這一特點。在革命戰爭年代,黨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流血犧牲上,在社會主義的今天,其先進性則主要體現在改善人民生活條件,大力發展社會生産力上。

    其次,明確闡釋了檢驗一個工人階級政黨是否先進和如何吸收黨員入黨的主要標準問題,並將兩者很好地統一了起來。江澤民指出,“看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主要應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此相一致,看一個人是否具備入黨條件,也主要是看他“能否自覺地為實現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而不是看他的出身和職業。

    目前,我們黨的基本綱領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項偉大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面忠誠于祖國和社會主義的優秀分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群眾去共同推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構成發生了許多重大的新變化,出現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仲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這些新社會階層的廣大人員,通過誠實勞動和工作,通過合法經營,為發展社會主義生産力作出了貢獻。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中的許多人成為社會上先富起來的一批人。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準在不斷提高,個人財産也在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依據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運作特點和基本矛盾而創立的關於社會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的理論,都應該結合目前新的實際,重新進行研究和認識。不能再簡單地把有沒有財産、有多少財産當作判斷人們政治上先進與落後的標準,而主要應該看他們的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看他們的財産是怎樣得來的以及對財産怎樣支配和使用,看他們以自己的勞動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作出的貢獻,等等。

    鋻於此,江澤民同志在講話中明確指出:對於那些在改革開放中所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優秀分子、那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同樣的建設者們,只要他們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鬥、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都可以吸收到黨內來。將增強我們黨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擴大我們黨的群眾基礎。這一精闢論述,堪稱是在黨的性質和階級基礎問題上的重大的理論創新。

    在這一點上,民主革命時期的毛澤東已為我們作出了榜樣。大革命失敗後,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産黨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在農村環境中,在遊擊戰爭的條件下,毛澤東提出要把思想教育作為黨的建設中心環節,努力從思想上建設黨,而不拘泥于黨員的社會職業、階級成分和出身的英明決策,只要承認黨的綱領,願意為黨的綱領而奮鬥,就可以加入中國共産黨。事實已證明了毛澤東當時的正確和遠見時,才最終接受了他的這一建黨思想。

    今天,我們按“三個代表”的要求來加強黨的建設,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永遠使黨保持充分的先進性和最廣泛的代表性,帶領全國人民更好地奔向未來。 (劉輝)

    北京晚報2001年7月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