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三個代表”繼往開來──江澤民“七一”講話解讀之四

    中國共産黨走過的80年曆史,每一階段都有各自鮮明的活動主題,而貫穿其中的主線,是為生産力的解放和發展開闢道路。展望新世紀的艱巨任務和光明前途,“三個代表”的完整提出,就是要求中國共産黨要繼續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勝利前進,歸納起來,就是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為什麼説80年黨的歷史是代表先進社會生産力發展要求的歷史

    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位為無産階級的先鋒隊。無産階級是先進生産力的代表者,它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發展而登上歷史舞臺,因此,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産黨的産生,是中國社會生産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産物,也是中國先進生産力的代表要求突破束縛生産力發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在政治上的意志體現。

    中國共産黨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更主要地體現在她的理論與實踐活動中。毛澤東早就提出要以生産力標準作為衡量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與實踐的惟一尺度。鄧小平明確地指出要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作為社會主義的首要本質特徵。如果不能以生産力的發展而單憑政權的強制力量來推動社會主義事業,最終只能搞出“貧窮的社會主義”,沒有生命力的社會主義。江澤民在新世紀即將開始之際,強調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並以此作為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首要條件,回答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面臨的挑戰,正是由於在思想上、理論上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中國共産黨才能在其全部活動中,無論是最初的革命,還是後來的建設,以至今天的改革,總是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

    黨的80年曆史由三個大的階段構成,每一階段都有各自鮮明的活動主題,但貫穿其中的主線是為生産力的解放和發展開闢道路。第一個28年,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地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摧毀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為先進生産力的發展由理想變為現實掃除了根本障礙。新中國建立的最初29年裏,黨成功地實現了生産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消滅了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奠定了基礎。雖然這一段有過失誤,但失誤中的相當部分發生在探索促進生産力快速發展道路的過程中,如試圖依靠不斷提高生産關係公有化程度來發展生産力,結果卻適得其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20多年裏,黨成功地實現了工作重心轉移,在準確把握中國國情、時代特徵和社會主義本質的基礎上,自覺調整生産關係同生産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或滯後或超前的方面和環節,使中國生産力保持了20年的持續高增長。(潘煥昭)

    為什麼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何謂先進文化?從內涵上説,它應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和時代精神的總結,應該是積極的、健康的、科學的、向上的、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從作用上説,它可以塑造人們的理想和信念,激發人們的熱情和鬥志,從而對一個政黨、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産生決定性的影響;從特性上説,作為人類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的先進文化,具有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開放性、群眾性和創新性。

    依據江澤民在中共十五大的報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要包括五個基本方面:

    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因其指明瞭人類社會和人類精神領域的發展規律,成為人類文明最偉大的成果。因此,馬克思主義及其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成為團聚中國人民、激勵中國人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奮鬥的重要力量。

    二是以培育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為根本目標。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是發展先進文化的目標和歸宿,表明發展先進文化必須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水準為根本任務。沒有以提高人的素質和發展人的能力為目的的文化建設,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空頭支票。

    三是以“三個面向”為發展方向。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人民作為文化創造主體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利益追求。這體現了先進文化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功能和作用,強調了先進文化開放性、前瞻性的特點。

    四是以“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為基本特徵。“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本是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文化基本特徵的概括,在新的歷史時期有了新的內涵。所謂民族的,即社會主義內容與中華民族形式的結合;所謂科學的,是指文化的內容具有科學的品格和科學的精神;所謂大眾的,是指文化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五是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為核心內容。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文化必須以社會主義為價值取向。21世紀的中國文化是以社會主義為主旋律的多樣性的文化,社會主義主旋律文化決定著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性質和方向。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是由這種文化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它植根于華夏沃土,又深刻反映著當今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行為標準、道德情操、審美情趣、處世態度以及風俗習慣融為一體,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中國氣派;它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又是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的成果,既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又有廣泛的交融共用性,是博采各國文化之長的開放型文化;它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歷史定位,以反映和體現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為本質要求,併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援和思想導向,體現了時代精神和時代風貌;它在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兩個層面,都是來自人民群眾、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願,為提高人民群眾的素質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務的;它的發展與社會發展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既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和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又與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一起,構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機整體,是社會主義中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和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表現。(潘煥昭)

    為什麼黨的事業要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保持一致

    江澤民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從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高度,進一步系統闡發了黨的事業與人民利益的關係問題,提出了正確處理黨的事業與人民利益的關係,必須堅持“三個一致性”,即“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這是對其“三個代表”思想中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進一步展開和深層次的思考,為全黨進一步貫徹和實施“三個代表”指明瞭方向,明確了目標。

    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就是要正確處理實現遠大目標與體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事實上,中國共産黨80年的奮鬥歷程,已經充分體現了這一點。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共産黨人,領導人民為謀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既實現了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奮鬥目標,又實現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共産黨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定“三步走”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重點是把社會經濟發展與進步與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放在首位;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制定路線、綱領、方針和政策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始終強調“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將“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滿意不滿意”等作為決策的前提和條件,充分體現了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正如江澤民總書記所説:“八十年來我們黨進行的一切奮鬥,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中國共産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決不允許形成既得利益集團。中國共産黨以及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必須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執政的考驗,各項決策和工作符合實際和群眾要求。江澤民強調指出,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在實際工作中,要特別關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暫時遇到困難的群眾,把他們的事情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重點考慮,重點解決,切實安排好他們的就業與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我們黨才能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才能無往而不勝。 (馬克鋒)

    北京晚報2001年7月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