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理論解析

   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原來就有或可以從中找到相應理論根據的,但並不是“老觀點新提法”,更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抄照搬,而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即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在中國的具體化,是馬克思主義結合中國國情的創造性的運用。

    第一、中國化是出發點或著眼點

    為什麼要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江澤民同志在世紀之交所面臨的,也是他最關注、思考最多的實際問題是:怎樣使我們黨在複雜的形勢下充滿活力,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宏偉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就是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還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的,它的著眼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是對實際問題進行理論思考,是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一句話,是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第二、形成過程是中國化的過程

    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過程中,固然總結了各種各樣的實踐經驗,但更主要的是總結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經驗,其中包括:世界社會主義運動150年的實踐經驗,中國共産黨80年的建黨經驗,其他政黨喪失執政地位的沉重教訓。從形成過程可以看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源於實踐,紮根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不斷從中國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的結果。在總結實踐經驗的時候,當然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指導的,但是看問題並不是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得出結論的。因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又面對黨的現實狀況所作出的科學而又深刻的論斷。

    第三、內容是中國化或具有中國特色的

    “三個代表”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不僅語言形式是民族化、中國化的,而且每項內容無不是民族化、中國化的。

    在生産力問題上,馬克思主義論證了生産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無産階級總是先進生産力的代表。但馬克思所處的時代,先進的生産力反映在傳統的工業産業上。江澤民同志在這個問題上的繼承和發展表現在:從中國實際出發,放眼世界,強調科學技術對當代中國生産力發展的推動作用,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而且是先進生産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

    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馬克思主義的突出特徵之一。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反映了先進的生産力。它本身就是先進文化的代表。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要求。這一要求的具體內容,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立足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著眼於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前沿,不斷發展健康向上的、豐富多彩的、具有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洗滌來自各方面的腐朽沒落的舊文化。

    關於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觀點,又把它落實到了中國人民身上。它要求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各項工作、方針、政策的出發點、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中國的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構成、利益要求、素質、活動方式和歷史條件都是特殊的,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人民。因此,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中國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

    《解放軍報》 2001年7月0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