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百萬畝楊樹吞噬長江之腎洞庭湖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4 月14 日 | 文章來源:

新華網長沙4月14日電 (“新華視點”記者譚劍) 種樹也會危及生態平衡,這似乎超出了人們的常識。而號稱“長江之腎”的洞庭湖,眼下正遭遇著這個嚴峻的生態現象“拷問”。

“種楊風”越刮越猛

從常德市西洞庭乘船經益陽市南洞庭至岳陽東洞庭,船行洞庭湖上,滿目所見都是成片的楊樹林。洞庭湖“水漲為湖,水落為洲”,是典型的河道型湖泊。暮春時節,遍佈洞庭湖區洲灘、巴垸、荒地,以及湖區垸內的道路兩側、房前屋後、甚至一些基本農田,都見縫插針地種上了密密麻麻的楊樹。

據當地幹部反映,湖區種楊之風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當時糧價低迷,湖區土地大量棄耕拋荒,一些地方政府為“調整結構”鼓勵農民大種楊樹。洞庭湖區目前種植的楊樹絕大部分是耐水速生型義大利楊和美國黑楊。“每年洞庭湖漲水時,只要樹梢被淹不超過7天,歐美楊就能安全度汛,它生命力比本土任何樹種都強,而且生長速度很快,五到六年即可成材。”湖區一位林業幹部説。由於經濟效益良好且省時省力,湖區老百姓開始砍掉原有的水杉、柳樹等,大量引種歐美楊。

“開始種楊主要是在垸內或基本農田上,在中央三令五申保護基本農田後,種楊風開始刮向洞庭湖深處的洲灘,由沿岸向深處進軍,而且勢頭不可遏止。”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陳小健説,目前種楊風已刮到了自然保護區內,甚至連保護區核心區也難倖免。在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核心區之一採桑湖,記者看到楊樹已種到了管理站的房子邊,距離保護區候鳥觀測點不過百米之遙。

大量的洲灘荒地被承包出去種植楊樹,承包者有農民、個體老闆,也有部門和單位。他們往往肆意改變洲灘原貌,大片砍伐洲灘上原生的蘆葦種樹。更有甚者,用水泥樁將大片水面圍起來,排水種楊。岳陽市東洞庭湖水域團洲、北湖等地,楊樹已向湖深處“挺進”1200米以上。

洞庭湖環境保護監測站監測數據顯示,2002年底湖區楊樹種植面積已達85萬畝,目前更呈燎原之勢。據記者了解,今年僅沅江市就計劃新種楊樹30萬畝,任務已分配到了每個鄉鎮,由市電視臺定期公佈各鄉鎮發展楊樹的進度。常德市則將楊樹發展列入全市“五個一百萬畝”的産業結構調整規劃之內。

盲目種樹也會危及生態平衡

洞庭湖是中國首批加入國際《濕地公約》的7塊重要濕地之一,也是330多種鳥類、110多種魚類和200多種野生植物賴以生存的主要棲息地。蔓延成風的盲目種楊使得洞庭湖這一動植物的天然樂園逐漸改變自然原生態,原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態系統面臨嚴重的威脅。

洞庭湖環境保護監測站站長譚建強告訴記者,大面積種植單一物種,或改變原有種植的物種,會使野生生物的原生環境發生改變,抑制野生物種的正常生長和棲息。目前在湖區呈蔓延之勢的歐美楊樹是一種外來物種,具有喜濕、生長快、適應性強的特點,成片植于湖灘濕地就成為絕對優勢種群,將使濕地植被群落的結構發生變化。

他説:“我們調查發現,在種植楊樹的湖灘,蘆葦不能生長,碩大的楊樹冠下連草都不長。原有的群落生態系統完全被改變,濕地景觀不再。此外,由於種楊改變了湖洲本來面貌,降低了湖水流速,使湖洲泥沙淤積速度加快。如果任由盲目種楊之風發展下去,再過若干年後,洞庭湖濕地生態景觀將蕩然無存。”

一些職能部門和有識之士也感到憂心忡忡。益陽市環保局副局長卜中華説:“楊樹一種就是上百萬畝,一旦發生蟲害,就必須大面積噴灑農藥,大片的濕地就會遭到污染。”陳小健説,由於楊樹根系繁密,極易造成湖洲土壤板結。“湖洲種楊絕大多數都要對土地進行翻耕,有的湖洲上被挖出了1.5米左右的深溝,翻耕的結果是大片水草基本消失,鳥類無處覓食。”被稱為“候鳥天堂”的洞庭湖鳥類正面臨著急劇衰退的趨勢。常德市畜牧水産局局長袁翠蘭告訴記者,洲灘種楊加劇泥沙淤積是洞庭湖許多天然魚類産卵場和育肥場遭到破壞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洞庭湖魚類捕獲體日趨小型化、低齡化,原來的當家品種青、草、鰱、鳙四大魚種數量銳減。”岳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盧良才則指出,目前湖區盲目種楊已呈惡性蔓延之勢。“我估計以這種勢頭髮展下去,湖區海拔高程18米以上的洲灘都會種上楊樹。任其無限制地發展將是洞庭湖的又一場災難。”

要GDP,還是要未來?

在經歷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圍湖造田、毀林開荒的陣痛之後,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對洞庭湖區已是不言自明。可為何“好了傷疤忘了疼”?

洞庭湖區楊樹盲目擴張的直接誘因,是湖區周邊一批造紙企業推行的“林紙一體化”模式。據記者調查,自上世紀末開始,為滿足生産規模日益擴大對原材料的需求,以泰格紙業(原岳陽紙業)為代表的一批造紙企業紛紛以“合同定購、預付訂金”等形式在湖區建立原材料供應基地,由於風險小、投勞少,見效快,經濟利益驅動各色人等紛紛加入了種楊行列。原料的充盈又使造紙生産規模不斷擴大,湖區種楊陷入了一種“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惡性迴圈。

在湖區種楊風中,地方政府扮演的是直接推動者的角色。儘管有許多專家和業內人士提出了種種異議,一些地方政府領導私下裏也對記者表示了不同看法,但無一例外的是,湖區各縣市幾乎都制訂了詳細的楊樹發展規劃,採取“政府出資獎勵”“典型引路”等方式“大力推廣”。

洞庭湖周邊幾個縣市,造紙業幾乎無一例外地是當地財政的主要支柱之一。“地方政府並非不知道生態安全的重要,但由於對GDP的追求和自身的財政利益的影響,官員們大多睜只眼閉只眼。”湖南省人大環境和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傅玉輝告訴記者,“如果不對沿湖造紙企業進行整頓,調整相關的産業政策,洞庭湖的生態安全就難以保障。”

“即使是地方政府想控制,在目前的體制下也很難做到。”湖南省林業廳一位負責人説,為了控制湖區楊樹種植一哄而上,林業部門曾明確制定湖區楊樹的“三不種”的原則,即行洪道不種、保護區不種、基本農田不種。但“僅憑一個或幾個部門的力量根本無法控制”。

林業部門認為,儘管濕地保護的重要性已越來越為人們所認知,但在國家相關法規中卻沒有明確將濕地作為一種土地類型。這種情形使濕地保護很難落到實處。據了解,洞庭湖洲灘既有林業部門管的,也有漁政部門和水利部門管的。“婆婆”太多,濕地管理很難協調。

即使是在國家重點保護的自然保護區內,“産權虛置”現象也使濕地難以逃脫被蠶食的命運。儘管目前洞庭湖區已設立了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但由於權屬不清、管理部門多、法制意識淡薄,實際上也成了地方政府眼中的“無主”資源,無論是鄉鎮、村場、水利部門、蘆葦場都可將其發包並從中牟利,掠奪性開發難以禁止。

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擺在了地方政府面前:是要GDP,還是要未來?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