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側記

達次 馬振華

    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在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內,時常會看到一幅幅令人欣喜的景象:藏野驢、喜瑪拉雅塔爾羊與當地家畜漫步路旁;成群的野鴿繞著登山運動員尋歡覓食;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在雪峰畔一顯矯健的身姿;連棲息于藏北草原的藏羚羊也“舉家”遷來!

    日喀則地區珠峰管理局局長閆銀良告訴記者,這是由於保護區遵循“人類並不是地球惟一的主人”這一原則,實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戰略,使整個珠峰生態系統逐漸步入良性迴圈的結果。

    舉世矚目的珠峰自然保護區不同於國內外其他保護區,它是一個人類、野生動物共存共處的特殊區域,覆蓋日喀則地區定日、吉隆、聶拉木、定結4縣,總面積約33810平方公里。在這裡,生長著喜瑪拉雅長葉松、長葉雲杉、紅豆杉等2348種高等植物,棲息著小熊貓、熊猴、長尾葉猴等哺乳動物53種和206種鳥類,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範圍內的品種就有雪豹、藏野驢、喜瑪拉雅塔爾羊等十幾種。可以説,保護區是一個動植物的王國。與此同時,這裡40個鄉鎮還生活著8萬餘人。

    消除損害環境的“重磅炸彈”

    影響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的因素很多,而最大的傷害來自兩方面。一方面,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使部分森林、草地、野生動物受到了損害;另一方面,從1921年人類首次在珠峰活動以來的80餘年中,越來越多的人從地球的各個方向涌到了它的跟前。據統計,每年進入珠峰保護區的人數平均達8600人次,最多時達到18000人次。塑膠袋、帳篷、瓶子、易拉罐、廢舊電池等一批人類活動的“副産品”,雖然體積都不大,但其對野生動植物和環境無疑是一顆顆潛在的重磅“炸彈!”

    從1989年成立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至今,在各級黨政部門高度重視和國際各類組織的援助下,珠峰管理局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意義、制定、完善各類法律法規、嚴禁亂捕濫獵外,針對保護區內人類、野生動植物共存的特點,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在佈局上把野生動植物與人類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實施了從上到下全民參與式的環境保護策略。在全社會共同參與下,完成了珠峰自然保護區十年總體發展規劃,先後實施小額信貸、技術培訓、醫療衛生、苗圃、農田水利建設等涵蓋農、牧、副全方位的“造血”工程。據了解,僅小額信貸就為1700名(次)貧困戶提供信貸200萬元,每1000元的信貸為農牧民群眾帶來了600元的純利潤。這些舉措進一步提高了保護區群眾的生活水準,減少了對環境的依賴,減輕了生態系統的壓力。

    珠峰越來越乾淨

    從1994年開始,珠峰管理局每年大規模進行垃圾清理。在入山時對可能産生垃圾的物品一一進行登記,出山時再核對,同時在海拔5200至8000米之間,確定幾名專人負責並設立大小垃圾桶5個。據初步統計,7年裏,每年平均清理垃圾30輛大卡車,按每車3噸計算,共清理450噸垃圾。定日縣珠峰管理分局局長邊巴介紹:“雖然進入珠峰的人數越來越多,但因垃圾處理及時、得當,珠峰越來越乾淨了!”

    有效的措施使保護區生態系統有了極為明顯的改觀。亂捕亂獵、亂砍濫伐基本上全部被控制,野生動物、森林數量明顯增加,甚至過去沒有的一些物種也出現在保護區內:定日縣長所鄉與定結縣交界之處,過去被砍伐精光的高山柏、爬地柏,現在大面積恢復過來;藏野驢、雪豹數量成倍增加;過去只在藏北那曲地區棲息的藏羚羊,成群遷徙而來。眼下,保護區裏,人類、野生動植物、家畜和睦共處構成了一幅最動人的畫面。

    

    《光明日報》 2001年12月3日


珠峰,緣何吸引科學家的目光?
珠峰,萬名遊客你是否受得了
“珠峰環境2001”野外觀測計劃啟動
世界各國聯合為珠峰“美容”
珠穆朗瑪峰笑迎遊客
珠峰自然保護區風貌依舊
哈呼旅店:珠峰腳下登山探險者的樂園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