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通理想與現實——迴圈經濟試點示範工作透視

大禹治水,成于堵疏結合。

解決中國的資源與環境問題,同樣離不開類似的經驗。

關於中國經濟的一個基本判斷是,連續多年高速增長。然而,在令國人自豪的GDP增長率後面,隱藏著一個被大多數人忽略的尷尬事實:中國的資源與環境承載能力已近極限。以2003年為例,中國的GDP僅佔世界的4%,卻消耗了世界鋼鐵總産量的30%,水泥總産量的40%,煤炭總産量的31%。同時,中國水資源短缺、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強度高,污染呈現出加重趨勢。

2004年,電荒席捲中國,隨之而來的是對石油供給的擔憂。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量的煤炭被生産出來,即使礦難頻發,即使生態慘遭破壞;大量的火電廠紛紛開工,不顧1/3國土面積酸雨污染嚴重的嚴峻現實。勇於實踐的經濟巨人們,一再重申他們樸素的理由:因為不夠,所以必須增加。

有識之士奔走疾呼:節約、提高效率、清潔生産、迴圈經濟。

在所有這些聲音中,有一個詞語幸運地獲得了足夠的話語權———迴圈經濟。

迴圈經濟的要義在於,以最少的資源投入和最小的污染物排放,換取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迴圈經濟是有史以來最激動人心的經濟發展載體,她無疑是美好的,令人嚮往的。但毫無疑問,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橫亙著太多的障礙。

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技術上是否可行;二是經濟上是否划算。由此派生出來的問題是政策法規如何設計。

世上本沒有路,連通理想與現實,惟有實踐。

1999年,國家環保總局啟動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試點工作,迴圈經濟在中國生根發芽。

2004年7月28~29日在天津召開的“國家環保總局推進迴圈經濟試點經驗交流會”,則成為全面總結迴圈經濟試點示範工作的標誌性事件。

從已有的實踐來看,我國迴圈經濟的推進更加注重從發展的源頭入手,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共贏”。主要的模式是“三加一”模式(三個迴圈加一個産業),即在企業層面開展清潔生産,建立資源迴圈型企業;在工業園和企業群層面建立生態工業園,實現企業間物質和廢物的迴圈利用、能源的高效利用;在城市和區域層面建設廢物回收、再迴圈和再利用體系,開展綠色消費,建立迴圈型社會;同時建立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産業(靜脈産業)。我國建設生態省(市、縣)、生態工業園區,創建環保模範城市、環境友好企業、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等,都是以迴圈經濟理念為指導,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積極探索。

儘管從理論到實踐都在穩步推進,但國家環保總局最關心的是,中國在推進迴圈經濟過程中還面臨五大制約因素:認識不足,宣傳不夠,試點、示範工作不夠深入,政策法規體系遠未形成,科學研究有待加強。

經過認真總結經驗、檢討不足,國家環保總局提出,建立“政府主導、市場推進、法律規範、政策扶持、科技支撐、公眾參與”的迴圈經濟運作機制。

2004年,國家環保總局在以前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的制糖、造紙、煤電、化工等行業和工業企業集中地區進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試點的基礎上,又批准了撫順礦業集團生態工業園區和貴陽開陽縣磷煤化工生態工業基地。同時,將生態工業理論引入到工業門類齊全、經濟綜合性強的各類經濟開發區、高新區,批准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試點。在迴圈經濟試點方面,繼遼寧、貴陽兩個迴圈經濟示範省市後,盤錦、日照、義馬市又成為行政區域全面推行迴圈經濟的試點。2004年,一批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的興起受到群眾歡迎,廣大群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高漲,迴圈經濟意識提高。

2004年,國家環保總局進一步加強了迴圈經濟理論研究,目前,已初步完成國外迴圈經濟發展法律法規研究,提出了生態工業園區和省、市級迴圈經濟示範區的評價指標,並在清潔生産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突破。

國家環保總局還要求將迴圈經濟理念貫徹落實到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等各項環境管理制度中。通過嚴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項目,加快淘汰落後工藝、設備、技術,推進迴圈經濟和清潔生産實踐。2004年,寧波北侖區開發區區域環評、電力行業、造紙行業規劃環評及寧夏煤電基地等大企業集團規劃環評的編制工作便是在迴圈經濟理念指導下完成。

對迴圈經濟工作的重視還體現在資金支援上。2004年,國家環保總局在中央集中的第一批排污費資金中,安排補助資金5346萬元用於組織合成氨行業污水零排放工藝改造,重點支援了13家氮肥廠進行工藝改造。

此外,為將迴圈經濟理念落實在資源回收利用和環境保護工作中,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法》中添加了體現推行迴圈經濟和生産者責任延伸等相關內容。而首部地方性迴圈經濟法規———《貴陽市建設迴圈經濟生態城市條例》2004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則標誌著我國迴圈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我們遠沒有生活在一個豐裕的世界上,也永遠不可能有一個豐裕的世界供我們揮霍。“因為不夠,所以必須增加”的理論並不符合我們生存于其間的現實世界。發展迴圈經濟並不是一句時髦的口號,而是一種必然選擇,我們有理由為之拋灑激情、奮鬥到底。(宗建樹 方芳)

《中國環境報》2005年1月3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