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濕地鳥禽資源獲根本恢復 昔日珍禽紛紛歸

濕地吸引大量珍禽(攝影 劉箏 佟鬱)

天津市林業局會同全國和國際鳥禽保護組織對天津市濕地鳥禽資源的最新調查結果表明,由於天津市濕地保護面積大幅度增加,加之各項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天津市鳥禽資源的恢復已呈現根本性轉折。

天津北依燕山,東臨渤海,是我國濕地資源較豐富的地區之一。上個世紀的前80年,由於自然原因和人為的過度開發,使天津市濕地面積銳減三分之二。與此同時,濕地鳥禽的品種和數量也減少了近一半,有些珍稀鳥禽已經絕跡。近年來,天津市不斷加大環保力度,先後辟建了團泊、北大港、東麗湖濕地保護區和涉及寧河等6區縣的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達1501.5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12.59%。

鳥禽資源恢復呈現轉折出現五大特徵。一是濕地鳥禽品種、數量大增,由上世紀末的120種增至目前的200種,在本市四大濕地保護區的春秋兩季,經常可見數萬隻鳥禽鋪天蓋地。二是珍貴鳥類比重明顯增大,其中屬國家一、二級保護的21種。三是絕跡20餘年的鶴類現已成群可見,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蓑羽鶴成為天津的常客,已佔全國鶴類的三分之二,佔世界鶴類的40%。四是涉禽情況大為好轉,澳大利亞專家所做專項調查,天津涉禽達31種,73500余只,其中尤以大量的紅腹濱鷸、彎嘴濱鷸、尖尾濱鷸和半蹼鷸係近5年來首次在天津市大量發現,足以説明天津已成為涉禽遷徙的重要驛站。五是濕地留鳥、候鳥比重增大,目前在津的留鳥(永久在津)9種,候鳥(南北遷徙時在津較長時間逗留)59種,比上世紀末增長約50%。如灰鶴以往只是旅鳥(比候鳥在津逗留時間更短),現已在津落戶,北大港、七里海等地不僅到處可見其靚影,而且成為它在國內外重要的棲息和繁殖地。(姬培棟)

七里海濕地風光

新華社2004年4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