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業城市馬鞍山從“灰城”變“綠城”

“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説的是今天的馬鞍山。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像這座昔日曾以“傻大黑粗”著稱的重工業城市,如今全市綠化覆蓋率超過了40%,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佔全年的80%以上,並先後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獎”。

近年以來,馬鞍山市在GDP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遞增的情況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優化人居環境,一座鋼鐵“灰城”正在變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綠城”。

“污染嚴重的項目,就是每天生産黃金也堅決不能上”

馬鞍山市是一座重工業資源型城市,工業廢水、廢氣、廢渣排放量都分別佔到全省總量的20%以上。過去,這個城市煙囪聳立、黃煙滾滾,群眾意見很大。為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施可持續發展,歷屆市委、市政府對環境工作高度重視,市人大、政協每年都組織環保執法檢查和視察活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污染嚴重的項目,就是每天生産黃金也堅決不能上。”這是現任市委書記丁海中在各種場合常説的一句話。

2002年6月,馬鞍山當涂縣引進一個年産100萬噸的鋼鐵生産項目,準備投資13億元開工建設。然而,它的選址卻在城市主風向上方、飲用水源上游,馬鞍山市環保局提前介入並及時向市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了反對立項的意見,最終否決了這個項目。

對一些産生的環境危害小、但群眾還不能接受的項目,馬鞍山市環保部門還積極邀請群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市金星化工集團在引進一個鈦白粉項目時,部分群眾擔心污染環境紛紛陳情,廠群關係一度相當緊張。市環保部門就組織群眾到發達省市的同類生産企業參觀,打消了群眾的顧慮。

“三治二建”成為全國人居環境範例

為解決重工業企業降塵量大、城市水系溝通不暢、老城區住宅改造任務艱巨等老問題,馬鞍山市投資30多億元進行了“三治(治山、治水、治氣)二建(建房、建園)”及文物保護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九五”以來,馬鞍山重點整治環境污染企業,改進落後工藝。全市497家污染企業中除兩家關停外,全部實現達標排放。“污染大戶”馬鞍山鋼鐵集團第一煉鋼廠,投資7個億改原始落後的平爐生産為轉爐生産,徹底降伏了困擾全市的煙囪“黃龍”。同時,馬鞍山市還優化産業結構,積極發展汽車、造紙、電力、旅遊行業等,從源頭減少污染。

馬鞍山市還先後對地處市中心的雨山湖、南湖、北湖實施了清淤、截污、造景等綜合整治,並作為公共綠地向市民敞開,使居民住宅與公園相鄰無礙。今年8月馬鞍山市將雨山湖、南湖與長江連通,使死水變“活水”,市民不復受水臭之苦。

近年來馬鞍山在工業區之外新建了200多萬平方米的生活區。目前全市每人平均住宅面積20平方米,每人平均公共綠地面積8.8平方米。2001年馬鞍山市獲得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02年又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獎”。

“我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喜歡馬鞍山”

家住金家莊老城區的朱賽花,在馬鋼“黃龍”肆虐時曾動員家人一起搬了家,1994年金家莊區住宅改造完成後她又搬了回來。她回憶過去生活的情景説:“那時候屋裏屋外滿是灰塵,一眼望去黃煙濛濛籠罩著整個馬鞍山,我們不敢出門,不敢開窗子,住得很難受。”如今,藍天白雲回來了,朱賽花一家也回來了,在綠藤環繞的幸福廣場她悠閒地曬著太陽説:“我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喜歡馬鞍山。”

在馬鋼當了40多年汽車司機的退休職工陳開桂對記者説:“我走南闖北到過不少經濟發達地區,感覺像我們馬鞍山環境這麼好的城市還真不多,更不用説它是工業城市了。”據今年年初馬鞍山市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90%以上的市民對政府環境工作表示滿意,80%以上的市民對目前環境狀況滿意。

馬鞍山在環境上的每一分投入不僅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還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世界500強之一的法國聖戈班集團近年來在馬鞍山不斷增資擴股,集團總裁更西先生説:“這裡不僅行政效率高,生産生活環境也十分令人滿意。”最近,日本丸紅株式會社董事長春日伸一專程趕來,商討他的東洋鐵球(馬鞍山)有限公司加大投資的問題,他看好馬鞍山“良好的投資環境及人性化的市政建設”。 (蔡敏 毛曉梅 )

《中國青年報》2003年10月9日


馬鞍山實施“綠城”計劃
全面振興旅遊行業 萬名馬鞍山市民遊馬鞍山
馬鋼碼頭一貨輪傾斜 萬噸礦粉傾入長江
規劃局執法不嚴 人大代表質詢充滿“火藥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