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管齊下“收復失地” 杭州西湖將更大更美

引水、疏浚、截污、農業産業調整和大量種植水生植物

熱愛西湖的杭州人,近些年一直在做關於水的文章:在西湖上游綠化,投資1192萬多元;西湖駁坎,投資144.80萬多元;西湖遊船治理,改造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遊船,減少柴油污染;湖面清潔……

而西湖綜合保護工程更是“收復失土”、“收復失水”,將西湖水面往西拓進西湖水面由5.6平方公里擴大為6.5平方公里。同時,再經過引水、疏浚、截污、農業産業調整和大量種植水生植物,西湖水質也將得到明顯改善。

西湖水由原來的一年一換變成每月一換,透明度則由原來的不足60釐米提升到120釐米。由錢塘江水化身而來的西湖“新鮮血液”將通過小南湖、金沙港、茅家埠、烏龜潭、浴鵠灣、蓮花峰6個入水口注入西湖,再通過西湖南線、西線、北線的9個出水口流出,實現對西湖的換水,然後再流入城市河道和雨水管道,達到進一步改善城市河道水質的目的。

引水每天引入40萬立方米錢江水

一月換個新西湖早在1986年,為了解決西湖水天然補給不足,水體更新又比較差等問題,聰明的杭州人就成功地引錢塘江水沖刷西湖,由白塔嶺泵站提升錢塘江水,經小南湖再注入西湖。

環保部門經過10多年的監測,表明這種方法對改善西湖水質有一定作用,水體中的富營養化指標如氮、磷等元素都有明顯下降。但是日子一久,問題就來了,錢江水質不穩,時有大潮,西湖水進出口少……

而這次西湖水環境綜合保護工程幾乎全面改寫以前的引水方案。

通過白塔嶺泵站、西湖引水泵站引入的每天40萬立方米的錢塘江水,將先由泵站一路提升到兩座剛建好的水處理場(分別位於玉皇山南側和赤山埠)進行預先處理,通過加藥、混合、絮凝、沉澱等工藝後,透明度達到120釐米,才有資格通過兩個渠道分別進入小南湖和湖西新挖水域。

解決了進口問題,西湖水環境綜合保護工程在出水口上也大做文章。除了原先的聖塘閘、涌金閘、岳湖閘和北裏湖泵站四個出口外,新增了5個出水口,即柳浪聞鶯出水口、大華飯店出水口、涌金池出水口、湖濱一公園出水口和華僑飯店出水口。今後,西湖水經由這9個出水口“出湖”後,接著再進入浙大護校河、沿山河、西溪河、大運河、古新河、中河、清水河、余杭塘河等城市河道,起沖刷作用,真正實現“一水多用”。

這麼一項大規模的水工程只耗資6000萬元。花最小的投資,卻使城市資源得到最大化和最優化。

而在園林、生態、城建等專家的心裏,西湖引水還有一條更“優秀”的路徑,即結合未來要實施的西部河道配水工程,引錢塘江水沖刷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泉等西湖上游溪流,一則增加景觀效果,二則徹底改善西湖上游溪流水質。

疏浚 堤蘇堤楊公堤正是西湖疏浚的見證 西湖的歷史其實也就是一部淤塞和疏浚的歷史。若無歷朝歷代的疏浚整治,千年前西湖早已成為平地,不復存在。從有記載的資料看,西湖歷史上進行過上百次疏浚,其中較為重要的就有20多次。而眾所週知的是,白堤和蘇堤,正是西湖疏浚的見證。西元1508年,杭州知府楊孟瑛重浚西湖,修築了“楊公堤”……

不久前,西湖又經歷了一次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疏浚。這次疏浚從1999年底開始,於今年3月結束,歷時3年多,共疏浚西湖湖底淤泥340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達到2.31億元。疏浚前的西湖平均水深只有1.65米,疏浚後平均水深達到2.27米,水質指標明顯好轉,生物指標明顯下降;今年一季度西湖水體的平均透明度還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釐米。

與我們久違了的楊公堤,也重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西湖,更大,更美。

截污 國內最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

維護著西湖水的清澈日前,設在楊公堤上的污水泵房全自動遠端監控系統完成安裝,進入試運作。這也是國內最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花費近500萬元,有來自義大利的垃圾粉碎機,來自瑞士的儀錶,還有德國的視屏伺服器……今後楊公堤景區(湖西景區)477.38公頃的土地上,每天將近5000噸的污水,都將匯入這套污水系統的5個泵站中,再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網。

湖西地區農居點比較集中,以前很多生活污水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由溪流排入西湖,對西湖水質産生相當嚴重的影響。這次在西湖綜合保護工程中,治理農居的污水廢水排放問題成為其中一個重點。金沙港、九里松、黃泥嶺、上茅家埠、翁家橋等農居點的100余戶農戶都不同程度地重新埋設或調整了污水管,今後,生活污水就能“規規矩矩”地進入城市管網。另外,還有50多家療養院、賓館飯店、商業設施,也同樣實行了截污納管,基本改變了湖西區域“臟、亂、差”的面貌。

一邊引錢塘江水沖刷西湖,使西湖水一月一換,一邊再用世界最先進的污水系統排污,今後人們看到的楊公堤景區,就在這樣的“一進一齣”間保持清雅秀麗的面貌。農業産業調整還湖於民,保護湖水除了生活污水外,從西湖周圍許多茶園、菜地、果園、農田裏流出來的化肥、農藥,也是西湖水質的污染源,尤其是經雨水沖刷後,這些有毒物質流入西湖,對湖中的魚類、有機藻類、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長,都造成影響。

在西湖綜合保護工程中,許多茶園、菜地、果園、農田被改造為水域,有效降低了污染源。同時進行農業産業調整,明確不再追求産量目標,轉為以滿足遊客需要的生態型、景觀型觀光農業為主的日常維護和管理。種植水生植物長期、有效、合理的凈水工程相對於引水、疏浚、截污、農業産業調整,種植水生植物被認為是一項長期的、有效的、最合理的“凈水”方式,原理相當於中藥的“內部調理”,通過各種新植的水生高等植物,營造出區域內一個穩定的生態平衡,各種生物群落相互依賴、相互制約,不管是藻類長得過密了,還是氮、磷元素超標,都將由這個生態圈自己解決。長而久之,西湖水就將慢慢恢復“自凈”能力。

目前,湖西景區內種植的水生植物有,蘆葦、菖蒲、鳶尾、水蔥、茭白、莼菜等66個品種、約100多萬株。 (文/陳奕)

新華網浙江頻道/都市快報 2003年9月24日


西湖環湖公園十一免費開放
杭州西湖恢復300年前面貌 新西湖美景更迷人
大規模引進錢塘江水 一個月後西湖將換新顏
70公頃失水昨天重回西湖懷抱
西湖水患上“富貴病”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