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高明以地養地 渾善達克草逼沙退

    “渾善達克”這個地名對於國人或許已不陌生。近幾年人們常把它與令人頭痛的沙塵暴聯繫起來。

    渾善達克沙地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大草原南端,面積5.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半個台灣島。它是離北京最近的草原沙地。當地人曾經形象地把它叫做“小騰格裏沙漠”和“黃色小馬駒”。

    2001年一年,這裡就出現過18次沙塵暴,不難看出,這個“小騰格裏沙漠”能帶來多少風沙。渾善達克曾經是水草肥美、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的草原牧區。但是經過多年不科學地放牧和種植後,富饒的草原逐漸被沙丘荒漠所代替。

    所慶倖的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在關注渾善達克沙地的生態恢復。2001年,國家投入558億元在長城沿線45萬平方公里的退化土地上開始了治理工程。渾善達克首先受到重視。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蔣高明教授領導的一個科研組,來到渾善達克沙地工作了3年,推廣他們的“以地養地,依靠自然力恢復生態”的新做法,而不是按傳統的做法在沙地上植樹。他們把渾善達克草場圍封,徹底禁牧或進行季節性休牧、劃區輪牧、退耕還草,恢復植被。3年內,實現休牧禁牧面積309.79萬畝,退耕還草6萬畝;鼓勵牧民由自然放牧漸漸改為舍飼、半舍飼;農業生産由廣種薄收轉向少種、種好,退耕還草;生産組織形式由分散經營向産業化經營轉移。現在,這些一度荒蕪的沙地已經密密地長出1米高的草。

    蔣高明解釋説,我國雖沒有非洲那樣的稀樹草原,但是渾善達克的景觀實際上就是一種“溫帶的薩王那”(非洲稀樹草原)。渾善達克地處溫帶,樹木以沙地榆為主,動物以狼和黃羊為主。這是很獨特的一種生態類型。如同全球其他陸地生態系統(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寒帶針葉林、紅樹林、溫帶草原、草甸、荒漠、苔原)一樣,我們也應當尊重它的存在,順其自然地恢復其生態價值。

    中國的4大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呼倫貝爾沙地)很像“薩王那”類型。原來,這些沙地生長著稀疏的榆樹,兩三米高的柳灌木和1米左右的草。遺憾的是沙地中大面積的稀樹草原景觀幾乎都被人為破壞了,問題最突出的是毛烏素沙地。

    渾善達克沙地的生態背景目前是最好的,但它依然面臨著生態治理的艱巨任務。治理上有自然恢復和傳統植樹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受地理、氣候、土質等因素的影響,草在這類沙地上容易生長,樹卻很難長。所以,與其花大量的錢,在沙地上種那些不適合環境、總也長不大的楊樹等外力樹種,還不如花少量的錢保護原本就是本地的榆樹。

    蔣高明教授帶我們看了一處又一處自然恢復的草場,訪問了當地的牧民,一路所見所聞使我們深感加大力度保護好這僅存的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和迫切。渾善達克成功的治理,給國人建立了信心。如果有更廣大的荒漠沙地也能這樣退耕、休牧、禁牧,靠自然之力恢復草場,不再讓草原資源耗竭,甚至把幾百年的榆樹(葉)也喂了牲口,沙地的巨大價值就將不再被深深埋沒,也不再被稱為“危害北京的沙塵源”了。(謝端端)

    

    《中國青年報》 2003年7月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