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對待野生動物

    我國的科學家近日從果子狸等野生動物體內檢測到的冠狀病毒基因序列,與非典病毒基因序列基本一致。在事實面前,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野生動物?

    可怕的不是野生動物,而是人類自身的行為

    “非典病毒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其罪不在野生動物,而在於人類自身的‘入侵’行為。”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解焱博士指出,“本來,野生動物生活在與人類相對隔絕的野外,如果人類不去侵犯它們的領地,兩者就會相安無事,和平共處。而事實是,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肆無忌憚地闖入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不計後果地捕殺、販運、吃食野生動物,終於引火燒身,導致了非典肆虐這一史無前例的災難。因此,我們不應去責難、討伐野生動物,而應該檢討、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

    “野生動物不是人類的敵人,而是人類的朋友。”中科院動物所首席研究員蔣志剛認為,對於非典病毒源自野生動物這一事實,人們不必恐慌,更不能走向另一極端———仇視甚至滅絕那些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一方面,只要人類不與它們密切接觸,病毒就很難傳播給人類;另一方面,生態系統像一張環環相扣的網,任何一個物種的滅絕都會産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引發生態鏈的斷裂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失衡甚至崩潰。

    根據科研人員了解的情況看,廣東的非典初發病例中有一些從事餐飲業的人員,廣西的非典初發病例中,也有部分人是來往于廣東等地的野生動物販子。因此,有識之士呼籲,人們必須吸取教訓,停止捕殺、經營和濫食野生動物的行為!

    多管齊下,堅決剎住獵食野生動物的歪風

    近年來,濫食野生動物活動猖獗。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所做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所調查的21個大中城市中,有近一半的餐廳在經營野生動物菜肴,46.2%的城市居民吃過野生動物,2.7%的人經常吃野生動物。就在5月12日這一天,廣州白雲機場就從國內抵達的3個航班中查扣了1萬多只野生動物!

    獵食野生動物之風為何屢禁不止?專家們認為,這説明我們在法律和監管上存在嚴重漏洞,必須多管齊下,採取更嚴格、更有效的手段予以打擊:

    儘快對現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進行修訂,使之更加完善、有效。香港人大代表朱幼麟認為,必須把“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明確寫進法律,對食用者依法嚴懲。全國政協委員梁從誡指出,修訂應著眼于杜絕我國少數消費者和某些行業“吃、用、養”野生動物的陋習;擴大野生動物保護範圍,明令禁止商業或“利用”目的捕獵任何種類的野生動物;禁絕任何種類的野生動物(活體、死體)及其製品進入市場;在餐館中禁止以任何種類的野生動物做成食品供顧客消費。

    調查顯示,我國尚有超過一半的民眾不了解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與現狀,1/3強的人居然沒聽説過已經實施了10多年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因此,必須加大保護野生動物有關常識和法律的宣傳力度,使捕殺食用野生動物者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專家們認為,除了非典病毒,野生動物身上還可能存在其他病毒。如果獵食野生動物的行為得不到有效控制,很難保證不再發生類似非典的傳染病。

    愛護野生動物必須講科學,要與之保持適當距離

    惟有了解,才能愛護;惟有愛護,才能拯救。在遠離大自然的城市中,動物園在幫助市民了解野生動物、喚醒保護意識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北京動物園副園長張金國指出,近年來,在動物園的經營中也出現了不容忽視的問題:

    為了招徠顧客,一些動物園,特別是那些新建的所謂“野生動物園”,利用遊客的好奇心理,打出了與野生動物“零距離”接觸的招牌,讓遊客給野生動物喂食、嬉戲,甚至讓遊客與豹子、老虎等兇猛的動物“合影留念”。“要知道,野生動物之所以不同於家養動物,就在於其野性。而鼓吹與之‘親密接觸’,不僅給疾病傳播帶來隱患,而且加劇了野生動物的退化。”張金國介紹説,那些乖乖地與遊客“合影”的老虎、豹子,至少經過了幾年的人工馴化,已經是野性全失,變成“家貓家狗”了。(趙永新)

    《人民日報》2003年5月2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