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台灣缺水現象已日益嚴重

    從3月下旬開始,台灣各地就一直細雨綿綿,仿佛進入了雨季。但是,台灣的有關專家和學者卻提醒民眾,近年來,台灣的雨已經下得越來越少了,特別是台灣北部的缺水現象已日益嚴重。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台灣地處亞熱帶,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其充沛的雨量是全球平均的3倍。但是,由於人口密集,每人平均分配的降雨量卻不足全球平均的六分之一。台灣80%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10月,枯水期長達6個月。另外,台灣的河川既短又陡,蓄水能力較差,需要用水庫存蓄和調節。

    台灣現有水庫大約40座,總蓄水量達到20億噸。然而,台灣地區每年的總用水量卻要180億噸。除從河中引入80億噸、地下水抽取60億噸外,其餘40億噸需要水庫供應。因此,大多數水庫的蓄水每年要重復用兩次,有的要重復用三次才夠用。因此,每逢乾旱的春季或冬季,台灣北部的翡翠水庫和石門水庫的存水量就會減少,台灣北部就會嘗到缺水之苦。

    台灣北部嚴重缺水的狀況,已經引起專家和學者的注意。根據台灣氣象部門的資料顯示,北台灣的基隆,過去一百年的降雨量有增無減,但是,降雨日卻減少了。進一步分析顯示,那裏的小雨減少,而中、大雨卻增加了。過去的綿綿細雨變成了匆匆來去的陣雨,留在地面的水明顯不如從前。科學家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空氣污染物中的懸浮微粒對雲層的影響所造成。這一影響使島上的雲層增加,也使台灣的日照時間在過去的30年裏減少了約15%。

    上述原因並不是台灣缺水的主要原因。島內真正缺水的原因,是用水量過大而水資源不足。50多年來,台灣的用水量增加將近一倍。地下水的抽取,已經超過了自然補給量的50%,造成地層下陷和海水倒灌等。另外,人與山林爭地,能夠保護水土的森林被對保護水土不利的經濟作物所取代,如檳榔、茶園、果園等,不只是失去森林對水土的涵養功能,而且加速了土壤的流失,嚴重的甚至導致了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水庫方面,目前有三分之一呈優養化,嚴重影響蓄水量。雨量集中、急驟時,水土保持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由於許多集水區水土保持不良,每逢大雨就會有大量的泥沙流入水庫,不少水庫淤結率超過四成。專家警告,這些水庫若不加以整治,幾年之內就將失去其供水的功能。

    台灣的優質新水庫場地已經開發得差不多,再建設新水庫的想法已不切實際。其他開闢新水源的辦法,如建設人工湖、海水淡化等,或要佔用農田,或成本太高,近期也不太可能。嚴峻的事實表明,只有開源節流,才能保證生命之水源源不斷。台灣地區水費偏低,管線常年失修,流失高達25%。專家呼籲要節約用水,落實使用者付費,採取累進費率機制提高水費,維修管道以提高用水效率。同時,要大量調節農業用水。

    要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日益缺乏的問題,還是要從森林的保護,集水區的造林保土及河川、濕地的生態環境保護上下功夫。保護地下水源尤其是深層水源更是刻不容緩的大事。專家們建議,台灣應該進一步全面綠化城市和鄉村,甚至考慮大面積的退耕還林,降低土地利用對氣候如熱島效應的衝擊,充分發揮自然生態對水資源涵養與洪水調節功能。這樣,才能保證台灣走上永續發展之路。(袁建達連錦添)

    

     中新網2003年04月10日


多雨的台灣也缺水
台灣北部地區開始實施限水
馬英九:缺水陰影再現 台北將成立抗旱中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