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氣候突變在中國文明起源中扮演重要角色

    科學家發現,約5500年前,也就是中國古代文明孕育時期,地球氣候突然變冷。這次氣候轉變與中國文明起源在時間上的一致性暗示著它們之間存在某種聯繫。

    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東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距今5500年前後,全球發生了一次氣候突變,太陽活動和地球軌道等因素使平均氣溫下降2至3度。

    這一時期,中國西部天山冰川發生冰進;黃土高原關中盆地古土壤發育中斷;耐寒的雲杉在今天的北京地區生長繁盛。

    考古發現則證明,這時中華大地上社會正醞釀著變革。社會群體內部開始出現貧富分化和社會地位的分化。考古遺存中出現中心聚落和貴族墓葬。隨葬武器成為時尚,表明戰爭開始成為經常性的社會現象,城堡也隨之出現。考古學家認為這些都是文明誕生的信號。

     對此,北京大學城市環境學系博士後吳文祥解釋説:“氣候突變直接導致糧食減産,大大增加了人口與資源間的矛盾。史前中國掀起了一次由四週向中心地帶,從高地向適合居住的低地遷徙的移民浪潮。對資源的瓜分使社會矛盾激化,私有觀念産生。為祈求風調雨順,原始宗教開始形成。”

    但他説:“這一氣候轉變還不足以對人類活動産生嚴重影響,大體環境依然適宜人類發展。氣候環境的影響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不可忽視,但不起決定作用。”

    專家還發現,氣候突變並不總能促進文明發展,有時卻是毀滅性的打擊。如距今4000年前,地球氣溫再次大幅下降,國外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導致古埃及、兩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古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而中國流傳了很多關於這一時期大洪水的傳説。

    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説,4000年前的洪水導致了長江下游和黃河下游的良渚文化和龍山文化的沒落。“當時黃河和長江下游,尤其是長江三角洲地區變為一片汪洋,原有的發達的龍山、良渚文化的種種設施頃刻便被摧毀,農耕田也常年被淹,無法生産,更談不上文明發展了。”

    吳文詳説,這些文化迅速衰退的同時,夏文化卻在這次氣候突變中崛起,開創了中國第一個朝代,這其中的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許多科學家都關注到氣候變化與人類文明演進之間的關係,他們推測劇烈波動的氣候環境有利於人類自身的優勝劣汰。

    中國正在進行的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將環境的變遷與文明的演進作為一項重要課題。科學家們正嘗試從古地層、冰芯和花粉化石中進一步探尋環境與文明誕生的奧秘。(喻菲)

    新華社2003年2月1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