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世界上應用農田節水技術規模最大的國家

    一種被稱為膜下滴灌的節水技術在中國最乾旱地區之一的新疆已推廣應用170多萬畝,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農田採用滴灌節水技術規模最大的國家。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教授認為,滴灌技術與覆膜技術的有機結合,突破了滴灌技術不進大田的禁區,是世界節水史上的一個創造。

    膜下滴灌,即在膜下應用滴灌技術,是一種結合以色列滴灌技術和中國覆膜技術優點的新型節水技術。水、肥、農藥等通過滴灌帶直接作用於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蓋,棵間蒸發甚微,十分利於作物的生長髮育,大田使用後,較常規灌溉省水50%左右,增産10%至20%,增加綜合經濟效益40%以上。

    這項節水新技術最早産生於新疆石河子墾區。這裡位於天山北麓、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年降雨量只有100到200毫米,年蒸發量則高達2000到2400毫米,是典型的乾旱地區。當地水利工作者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嘗試在大田應用滴灌技術節水,並獲成功,1999年正式大面積推廣。

    滴灌的優越性早為世界所公認,然而一直只是用於園藝、蔬菜等農作物,其瓶頸因素在於高昂的投資成本。世界上滴灌技術最為發達的以色列每畝地使用滴灌器材的投入是2400元人民幣。而在新疆推廣的膜下滴灌技術,每畝設備平均投入只有350元人民幣,從而使滴灌這種“貴族”技術走入了普通農家。

    王新軌是石河子墾區的一個普通農戶,使用膜下滴灌技術種植棉花已有4年曆史。他説:“沒使用膜下滴灌種棉花時,一個人一年最多管理20到30畝棉花,還累得不行,用了膜下滴灌,可以輕鬆地管到80到120畝,澆水施肥撒農藥也只需要推閘放水擰開關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每畝地要比大水漫灌時多收入170多元。”

    據悉,中國西部的甘肅、陜西等乾旱省區也開始推廣和應用這一節水新技術。

    農業部官員姜開鵬指出,讓中國的普通農民都能用上現代高效節水技術,這是一個奇跡。他説,隨著這一節水新技術在中國西部乃至北方乾旱地區的進一步推廣,將必然引發中國農業由生産方式到經營方式的深刻變革,促進中國農業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2000年,塔吉克共和國列寧那巴德州巴巴卡羅那農莊也引進了中國新疆的這項節水新技術種植棉花,並取得顯著效益。今年,作為中國政府援助項目,膜下滴灌技術在塔國的推廣面積又增加到267公頃,明年推廣面積有望繼續擴大。(李秀芩、丁建剛)

     新華網2002年12月2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