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再埋單 污水垃圾處理為錢發愁

    收費不足導致了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難以正常運轉。在今天舉行的全國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經驗交流會上,來自各地的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的業主們大都為這個問題撓頭。

    建設部的官員説,長期以來,我國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都是公益事業,從設施的投資建設到運作管理以及運作費用一律由政府買單。現在政府不再背這個沉重的包袱,污水和垃圾處理要走市場化、産業化的路子,基礎就是要全面開徵污水和垃圾處理費。政府要求收費,企業卻又收不上來。

    業內人士稱,政府在政策方面已經下了很大功夫:今年6月,國家計委、財政部、建設部、環保總局聯合發出通知,首次提出全面徵收垃圾費。

    僅僅3個月後,國家計委、建設部、環保總局再度聯手發出通知,明確要求已建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的城市都要立即開徵污水和垃圾處理費,其他城市應在2003年底以前開徵。污水和垃圾處理費的徵收標準要保本微利,在城市範圍內排放污水、産生垃圾的單位和個每人平均應繳納污水處理費和垃圾處理費。

    據介紹,垃圾收費的難點是缺乏有效的手段。從試點城市情況看,大部分地區收費率低,有些還不足10%。從垃圾處理費的性質看,應當屬於經營服務性收費,理應由服務者直接向排污者來收取。但我國現有住房狀況和垃圾收運方式難以明確事實上的排污者個體,使直接的交換關係無法實現。

    業內人士介紹説,這在國外也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需要政府部門承擔“代理人”的責任,通過行政機制,帶有一定強制性地向居民收費。美國許多城市推行收費方法是,每戶居民根據自己産生垃圾量的多少申請一隻不同容積的垃圾桶,垃圾桶由居民自己裝滿放在指定的地方,按桶計費,沒有付錢的就拒收。

    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實行的年頭比垃圾收費長,但一直以來也普遍存在收費標準偏低,不足以補償投資和運營成本的問題。建設部官員分析説,大部分城市污水收費呈小步慢跑趨勢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城市的領導對提高收費標準有“心理障礙”,擔心影響投資環境和居民的承受能力。這些顧慮也許有自身的道理,但是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必須有穩定的資金來源。一方面政府財政不堪重負,另一方面污水處理收費又遠不到位,其結果只能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最後損害的是城市人民的長遠利益和城市整體投資環境。

    居民承受能力的問題也可以解決,比如,杭州在開始推行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時,對低收入階層(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基本免收。另外,對一些公益單位如殘疾人學校、福利院等也採取免交的辦法。“十五”期間,我國要新增每日2600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能力和15萬噸的垃圾處理能力,至少需要1000億元的投資。建設部官員稱,如果不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不運用市場機制推行污水和垃圾收費,不加快培育污水和垃圾産業,是很難解決我國城鎮化過程中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問題的。(劉世昕)

    《中國青年報》 2002年12月20日


廣州下月開始徵收垃圾處理費
廣州不再收垃圾處理費
上海生活垃圾處理擬收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