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禽候鳥鍾情鄱陽湖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煙波浩瀚的鄱陽湖,橫無際涯,蔚為壯觀,其獨特的景色世間罕有。而每年冬季,數以萬計來此越冬的珍禽候鳥,更為鄱陽湖平添一道迷人的景觀。

    蜚聲海內外的珍禽王國

    鄱陽湖共棲息著鳥類310種,數量達數十萬隻。每年到這裡越冬的大型珍禽候鳥,多達30多萬隻,種類有148種,其中有白鶴、白鸛、東方白鸛等國家一、二類重點保護鳥類。鄱陽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越冬白鶴群體所在地,種群數量佔全球95%以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鴻雁越冬群體所在地,數量達3萬隻以上。這裡還棲息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種,二級保護動物48種。有13種鳥類被國際鳥類保護組織列為世界瀕危鳥類。

    在眾多來此越冬的候鳥群中,鄱陽湖鶴群尤其令人嘆為觀止。鶴群中幾乎攬括了鶴類家族成員,有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等,總數達4000隻以上。每逢冬季,它們或在湖天之間翩翩起舞,或在沼澤草洲中嫻雅覓食,或在湖汊灘頭戲波弄影,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樣。

    白鶴,又稱雪鶴、黑袖鶴,俗稱“白靈雞”。白鶴身姿優美,儀態高雅,全身羽毛潔白無瑕,壽命可達80余歲,算是鳥類中的壽星,被看作是吉祥、長壽、高雅的象徵。1980年,國際鶴類基金會宣佈全世界白鶴僅存320隻。1984年我國鳥類學家在鄱陽湖發現840隻,1989年達2600余只,佔全世界白鶴總數的95%,近年鄱陽湖越冬白鶴數量還在穩定上升。因此,鄱陽湖被稱為“白鶴世界”、“珍禽王國”。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主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丈夫菲利普親王10年前曾慕名專程到鄱陽湖觀賞和考察候鳥,對鄱陽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不久,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博一行人在大湖池觀測到1350隻鶴時,興奮不已,他説:鄱陽湖的鶴林,其價值不亞於中國的長城,真可稱為“第二座萬里長城”。

    鄱陽湖,“珍禽候鳥的王國”,從此蜚聲海內外。

    珍禽候鳥為何鍾情鄱陽湖

    成千成萬隻珍禽候鳥為何千里迢迢地飛來選棲在鄱陽湖,直到第二年的3月才依依不捨離去?

    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劉彬生告訴記者,通過江西和上海的科學家們的攜手合作,在國際科考組織的協助下,經過對鄱陽湖候鳥越冬生態的完整考察,解開了這些人們頗感興趣,且生物學家、生態學家極為關切的難題。

    鄱陽湖存在一個非常適合水禽越冬的生態系統。浩瀚的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江西境內的贛江、撫河、信江、修水和饒河五大河流,分別從西、南、東南三面匯集鄱陽湖,然後北入長江。這些河流每年要夾帶大量泥沙,淤積在入湖的水流平緩處,從而形成許多灘地、沼澤。

    鄱陽湖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7C,冬季最低零下8C左右,湖區水位存在著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每年的4——9月是豐水季節,水面約3000平方公里。隨著水位不斷上漲,長江魚類溯水回遊入湖,為各種水禽準備了品種齊全的食譜。10月至次年3月是枯水季節,也正是候鳥來此越冬的季節。這時水面僅有500平方公里,大部分湖底暴露出來,形成曠如平野的泥灘和草洲,而灘地和土崗又把水面分割成許多大小不一的湖泊。水深僅30——80釐米,擁有大面積的淺水灘和開闊的湖洲,水草豐厚,湖中又截有豐富的退水魚蝦和軟體動物。所以這裡就成了各種水禽各得其所的樂園。

    鄱陽湖鳥類的增加,與周邊地區湖泊生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有關。由於各地人口的增長和經濟活動的開展,在湖區大搞水利,圍墾擴耕,亂捕濫獵,以及工業廢水和農藥化肥污染,使得這些地區鳥類越來越處於四面楚歌之中。如素有千湖之稱的江漢平原,30年來湖泊已由609個減少到309個,水面縮小了42%。洞庭湖150年間減小了一多半,仍在不斷縮小。整個湖泊生態系統被摧毀了,自然沒有什麼水禽棲息越冬。相比之下,鄱陽湖的面積要大一些,人口密度要小一些,生態環境保持得要好一些,所以正當許多候鳥感到“有家歸不得”的時候,這裡自然成了它們的避難所。

    鄱陽湖的鳥類增多,與保護區加強保護密不可分。以前鄱陽湖區幾乎年年都會發生一些捕殺候鳥的案件,但近年來一個冬季保護區內不僅聽不到槍聲,甚至連自由市場也看不見一隻野禽。隨著候鳥越冬環境的不斷改善,鳥類也就自然逐年增加。那麼,這個轉變是如何實現的呢?

    從人鳥相爭到人鳥相親

    候鳥天堂,一半是天賜,一半是人造。

    為保護好鄱陽湖珍禽候鳥,1983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江西鄱陽湖候鳥保護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更名為“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以永修縣吳城鎮為中心,跨星子縣、新建縣,轄大汊湖、大湖池、中湖池、少湖、朱市湖、常湖池、象湖、蚌湖、梅西湖等九個湖泊、草灘,總面積達22400公頃。當時選擇觀鳥較為理想的吳城望湖亭和星子縣蓼南,分別建立了“觀鳥臺”,以便人們盡情欣賞“鶴飛千點白”的景致,同時還配備了觀鳥船,供觀賞者親臨其境。

    但保護區並非一直太平無事,“天堂”也有被污染的時候。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向來是中國老百姓的生存傳統,守著這一望無際的綠洲,當地的農民夏天捕魚、冬天捕鳥,在人煙稀少的早些年,尚能基本維持一種平衡的食物鏈關係。隨著鄱陽湖區的人口急劇增長,原先的食物鏈關係被打破了,繼而進入了一場“人鳥爭食戰”。再加上當時廣東等沿海地區食用野生動物成為時尚,珍禽候鳥的黑市價格也一路狂漲。暴利的存在,極大地刺激了個別不法分子的賺錢慾望,於是,鄱陽湖出現不少槍殺、網捕、投毒等偷獵候鳥事件,使得每年來這裡過冬的候鳥數量銳減。

    為做好候鳥保護工作,保護區與當地政府加強了聯繫,每年9、10月間候鳥來臨之前,就在保護區周邊的16個鄉、鎮、場,開展大範圍的保護候鳥宣傳活動。

    為改變當地人靠湖吃湖的生存習慣,保護區還引進了一個新名詞:社區共管。即在周邊的老百姓中建立一個利益共同體,從被動保護湖區資源轉為主動合理利用資源。這樣,農戶再也不會下湖打擾鳥的棲息環境了。而且,隨著到鄱陽湖觀鳥遊客的增加,周邊村民從旅遊中得到了更多實惠,餐飲、住宿、交通都有了相當發展。農民終於認識到,保護候鳥,原來受益的就是自己。

    劉彬生局長充滿自信地説:“從過去到處打擊盜獵者,到現在周邊群眾法律意識、環保觀念的全面加強,我們現在要提供給候鳥的不僅是安全的棲息環境,更應該是優越的棲息環境。我們只有採取科學保護的合理措施,科學地保護髮展候鳥資源,才能對得起鄱陽湖珍禽王國、候鳥天堂的美譽,才能讓珍禽王國候鳥越冬的樂章,在我們這裡續寫下去!”(張敏、彭祥)

    《文匯報》2002年12月12日


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有白鶴兩千多只
江西多種措施保護鄱陽湖漁業
今冬首批候鳥提前飛臨“珍禽王國”鄱陽湖
鄱陽湖將加盟世界生命湖泊網
鄱陽湖春季禁漁效果顯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