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正在恢復武漢東湖“水上森林”

    相隔7年之後,中科院水生所有關專家又在東湖主湖區實驗水域種養水草了。與前幾年單純的研究不同,這次他們想借此恢復東湖植被,再造逝去的東湖“水上森林”。

    跟以前種草不同,這些水草不是種在東湖中科院水生所東湖湖泊生態系統試驗站內,而是在自然的水域裏,水草品種有蒲草、菰(野茭白)、蓮、蕹菜(竹葉菜)等。一望無垠的東湖水面有了幾許綠色,引來路人紛紛前來參觀。

    在東湖種草並讓其成活,這已讓東湖站倪樂意研究員等人研究了10多年。自1988年來,在實驗水域與其他水域隔開的封閉條件下,她們先後3次試驗蘆葦、菰、蓮、菱、蕹菜、菹草、苦草、伊樂藻和微齒眼子菜等水生植物的恢復。除了探討定向的科學問題外,她們也沒有恢復“水上森林”的“奢想”,因為她們當時種下的草都難以成活。

    而根據東湖的地質鑽孔分析,100多年前,東湖佈滿水生植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東湖主湖區60%以上的水面還覆蓋著水生植被,東湖因此還有“草湖”的美稱。水上搖曳的蘆葦蕩,水面漂浮的睡蓮、菱角以及浮葉中的鮮艷花朵,水中的金魚藻和苦草等構成奇妙的水上森林。

    然隨著東湖水質逐年下降,東湖水生植被規模也隨之直線下降。目前,東湖主湖區已基本沒有植被了,而60年代東湖的優勢草種黃絲草,已死得一根不剩。

    倪樂意研究員介紹,除了給人美感,水生植物還具有重要的生態學功能,如消浪、固岸、過濾吸收來自流域的面源污染和來自底泥中的內源污染,通過為小生物提供生境和躲避場所提高生物多樣性和系統穩定性等功能。

    就東湖而言,倪樂意認為,東湖水生植被的恢復,水上森林的建設,不僅可讓東湖平添幾許動人之處,也是東湖湖泊生態系統恢復重建的重要步驟,是東湖水由濁變清的可行途徑。

    儘管恢復植被面臨的難題很多,如水下光照過低、水體營養過高、底泥缺氧、風浪抑制等,但東湖站的專家認為,她們已基本掌握了草種成活的技術。至於大面積種草,障礙只是資金問題。 (龍貢 程國政 瞿淩雲)

    人民網 2002年10月1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