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珍寶桃花水母現樂山  

    如朵朵晶瑩剔透的桃花飄舞于水中,“花瓣”一張一翕顯出無限韻致。6月中下旬,在樂山市蘇稽鎮一工廠的凈水池裏陸續發現“絕世珍寶”———桃花水母。這些桃花水母包括中華桃花水母和嘉定桃花水母。中華桃花水母在今年3月17日-20日都江堰召開的“中國紅色名錄”研討會上被正式列為世界最高級別的“極危生物”。

    這些生長于溫帶淡水中的桃花水母,不超過一枚兩分硬幣大小,因為狀似桃花,加上出現時間又多在桃花盛開的季節,故由此得名。據悉,桃花水母又稱桃花魚,是地球上最低等級生物,據今已有15億年的歷史。在世界上迄今已發現的11種淡水水母中,我國有9種,而桃花水母只在我國有零星發現。

    有關資料認為,造成桃花水母生存危機的原因主要是,原來棲息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在我國,由於對桃花水母的研究起步較晚,導致這一珍稀物種被遺漏在保護物種之外而錯過了許多保護良機。近年在我國湖北秭歸、四川瀘州張壩相繼發現的桃花水母,對渴求研究它的中外專家學者不啻是一聲春雷。但秭歸桃花水母因三峽水庫蓄水而面臨喪失家園之災,在中外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秭歸桃花水母開始“移居”北京。中科院院士、原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宋大祥認為,秭歸桃花水母異地繁殖的問題並未根本解決。為此,他們只有採用人工授精的方式在小範圍內試驗。今年3月30日,宋大祥院士在結束對瀘州張壩桃花水母的實地考察後指出,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張壩水母生存環境已十分脆弱。對此,瀘州市政府已決定斥鉅資來保護這些“水中大熊貓”。

    據樂山師範學院環境與生命科學系王維德老師介紹,樂山曾有三次有史可考的發現桃花水母的經歷。一外國人于1930年在樂山首次發現了桃花水母,在其後的1939年和1950年分別由3名中外人士再次發現了桃花水母,但在這之後,樂山市未再發現桃花水母的報道。中國動物學會會員、樂山師範學院生物系教授金志良稱,儘管有15億年生存史的桃花水母在遺傳、進化等方面研究價值巨大,但由於桃花水母無骨骼和角質層的特點,故沒有為人類留下任何化石標本,加上桃花水母實物的稀少,使得人們對其研究困難重重,導致目前對桃花水母的研究還主要停留在對其外形的描述和分類及其生存環境的描述上。

    由於前三次發現均未給後人留下可供研究的實物標本,這次的發現對樂山人而言顯得彌足珍貴。目前,樂山師範學院生物系、環境與生命科學系的老師正在申請桃花水母的研究課題。如果申請成功,他們將有望解開桃花水母的更多身世之謎。

    

    《三秦都市報》 2002年7月16日

    


三峽庫區桃花水母亟盼“移民”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