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播人的綠色夢  

    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緣,駐紮著空軍一支特殊的飛行部隊。之所以稱其特殊,是因為他們常年為綠化大西北從事著一項崇高的事業———飛播造林。20年來,他們的航跡已飛遍了陜西、寧夏、內蒙古、青海、甘肅、貴州和西藏等省區。

    1982年,鄧小平發出“綠化大西北”的號召。他交給空軍一項特殊的任務:“空軍要參加支援農業、林業建設的專業飛行任務,至少要搞20年,為加速農業建設、綠化祖國山河作貢獻。”

    1982年3月,飛播團的官兵拉開了飛播的序幕。

    首次飛播在甘肅的太子山,歷時14天,撒種5噸,飛播面積達2.3萬畝。

    然而,有關部門對於這次飛播的檢驗表明:種子保存率、出苗率遠遠低於國家規定標準。

    為找出不同落種量的比值,解決大小、輕重不一的種粒播撒均勻度的問題,負責飛機改裝的機務大隊副大隊長梁間泉,通過實地考察論證,摸索自製了風門、風洞,大膽將裝樹種的鐵桶改為帆布袋,通過空中地面50多次試驗,梁副大隊長終於找到了落種量的最佳比值,他將此畫成一幅曲線圖,給飛播隊的戰友們每人一份,這種方法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撒播種的均勻度,並迅速在全國推廣。在他的帶動下,夥伴們更積極思考,爭先恐後地為飛播獻計獻策。他們邊飛播,邊總結經驗,邊撰寫技術論文。九十年代初,據陜西榆林、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等林業部門檢測到的數據證實:該團飛播的區域有苗面積率佔78%以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十多年前,在陜西寶雞、甘肅平涼、寧夏六盤山交匯處,有數萬公頃荒山長年得不到綠化。這裡群山聳立,海拔落差大,山側風流大,飛機若平穩狀態飛行,歷經千辛萬苦播下的種子會隨風飄飛,落不到應有的部位。加上山區裏有茂密的小灌木叢,即使種子落下了也往往會被阻擋而不能入土。

    不久,人們在十萬大山中能經常看到飛播人做的一個又一個的怪異飛行動作:飛機在3000米高空,以80—120米的凈高度,平飛後機頭突然向下,作90度轉彎,下壓後和山坡保持平行等距離下衝飛行,距山谷底部約200米處改為左右做側滑飛行,然後撤離,如此反覆。這樣,使飛行高度保持在一個最佳位置上,保證了種子均勻落下。

    攻克西北陡坡荒山綠化難題之後,飛播人又向綠化的更尖端課題———沙漠衝刺了。

    這時,榆林向飛播人發出了求救信號:“榆林急需飛播人的支援。”

    榆林位於毛烏素沙漠南緣,沙區東西長420公里,南北寬12至126公里,面積1.9萬平方公里。

    冬去春來,經過飛播人員和眾多科研工作者艱苦奮鬥,終於找到了種子下落的最佳高度。當年春天,飛播人便把近2噸樹種撒向了茫茫沙海。

    暴虐的沙給飛播人開了個玩笑,落下的種子或被沙子覆蓋或被疾風吹走了。初次的失敗,也讓他們悟出了一個道理:看來,種子落入沙中還不行,還必須讓沙子給予種子以最佳厚度覆蓋,最好能趕在雨季之前。這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被外國專家讚譽為是為中國和世界“治沙譜寫了新的篇章的人”。 (郭凱 宋方 黃萬喜)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05月07日

    


臨沂兩農民買飛機種田 效率是人工的數百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