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十一五”期間環保治污呼喚預警體系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6 日 | 文章來源:新京報

“十一五”期間將注重“綜合治理”,飲用水安全是環保重中之重

●關鍵詞 環境保護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堅決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狀況。以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為重點,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儘快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和重點城市的環境品質。

環境保護是“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本報記者就未來幾年我國環境將採取的治理措施等內容,採訪了國家環保總局的有關負責人。

“綜合治理”擺上重要位置

新京報:和以往多年的治理相比,“十一五”期間的環保治理思路會不會有改變?

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在原本“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方針中,增加了“綜合治理”。

“十一五”期間,我國的經濟規模將會越來越大,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但環境形勢會日益嚴峻。在進一步強化“預防”、“保護”的同時,“綜合治理”將擺上重要位置。

“綜合治理”意思是,一方面要以一些大的環保工程措施帶動環境治理,另一方面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將全面排查各類污染源

新京報:水環境被提上了“十一五”期間的重點,我國將如何治理水污染問題?

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在水環境裏,飲用水安全是重中之重,今年我們就要採取一個專項行動,在全國普查,取締水源保護區內所有的直接排污口,並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新京報:松花江事件暴露出我國環境應急,尤其是應對水污染事件能力的不足,未來幾年裏會有怎樣改善?

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吸取松花江事件的教訓,我們將加強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和國家應急監測能力的建設,建立應急監控和預警體系。今年將開展各類污染源的全面排查,重點排查大江、大河沿岸、飲用水源地和人口密集區的石油化工企業隱患,努力消除隱患。

燃煤電廠須裝脫硫設施

新京報:我國的大氣環境也不容樂觀,未來幾年有什麼針對性的措施?

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大氣污染的防治主要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重點。在大中城市嚴格控制新(擴)建除熱電聯産外的燃煤電廠,禁止新(擴)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企業。2004年年底前投運的二氧化硫排放超標的燃煤電廠,應在2010年底前安裝脫硫設施。

新京報:環評方面會如何加強呢?

環保總局有關負責人:今年要對重大環境敏感項目執行環評並開展專項執法檢查,重點檢查鋼鐵、石油化工和水電項目的違法行為。(馬力)

■難點水污染治理首當其衝專家認為應建立分析系統,分階段解決不同問題

對於“十一五”期間我國迫切需要解決的環境問題,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沈珍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治理環境問題不能頭疼醫疼、腳疼醫腳。我國應建立一個系統,分析各種污染源,分階段優先解決。

沈珍瑤認為,環保要理一下總體思路,比如“十一五”重點解決什麼問題,“十二五”解決什麼問題,雖然這做起來很難。按照我國的國力,把所有問題都去治理也不現實,可能找幾個關鍵的點去做,會更好。

據沈珍瑤了解,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也出現和我們一樣的問題,他們搞了一套應急系統,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調查,通過這個系統來分析,哪些環境問題需要優先治理。

沈珍瑤還認為,“十一五”期間要首先解決水污染的大問題,因為它和人的生活環境密切相關。但不能指望“十一五”期間全部解決了,比如如果經過治理,城市的河段可以達到景觀用水(四類水)。(馬力)

■話事

夜空數星星河中能釣魚

保潔員董學法(北京十大傑出青年):老聽説有河流被污染,大家不敢喝水的消息,真該引起注意了。每個人都應該注意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塑膠袋,從自身做起。再比如汽車尾氣和工廠廢氣、廢水,應該再少排放些,那樣天會更藍,水會更清,人們就可以晚上數星星,還能去河裏釣魚了。(劉英才)

■數説十一五

13.6億

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6000萬人。耕地保有量保持1.2億公頃。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森林覆蓋率達到20%.

60%

加強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大城市垃圾處理費徵收力度,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於60%,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

90%

環境治理上,增加現有燃煤電廠脫硫能力,使90%的現有電廠達標排放。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