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區黃河緣何斷流?

    記者日前從青海省地質調查院獲悉,黃河源區生態環境地質實地調查的結果表明,水環境變異、氣候變異與荒漠化加劇乃黃河源區黃河斷流的三大“罪魁禍首”。

    據青海瑪多縣黃河水文站自1956年來的科學觀測記錄,源區黃河自1960年來共發生4次斷流,尤其在198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期間,黃河在扎陵湖與鄂陵湖中間出現長達半年之久的斷流。

    源區黃河斷流危及華夏半壁江山。為查明黃河源頭地區黃河斷流與生態環境惡化的地質原因及發展演化趨勢,青海省地質調查院于2000年正式展開黃河源區1:25萬生態環境地質調查。通過實地調查和遙感解譯,結合勘探、取樣分析等多種手段,源區黃河斷流的謎底現已初步揭開。

    據青海省地質調查院該項目負責人張森琦的介紹,從地球系統科學的角度,源區黃河斷流的原因在於水環境變異、氣候變異與荒漠化加劇。

    2000年源區沼澤濕地及湖泊面積比1976年減少了2748.53平方公里,由此導致對地表水的調蓄功能的降低甚至喪失。同時,源區含水層厚度變薄,造成地下水資源減少,加之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補排關係發生倒置,使原來的水迴圈模式發生改變,地下水接受河水的補給,使黃河徑流量減少或斷流。另外,近10年來,巴顏喀拉山以南的多年凍土下界上移了60多米,以北下界上移了50多米,凍土退化改變地下水流系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黃河徑流量的減少。

    從氣候方面看,黃河源區的氣溫從20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逐年上升,蒸發失水量增大,對源區黃河斷流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源區內降水量進入九十年代後減少趨勢顯著,且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豐水年集中降水期河水暴漲暴落,水資源流失嚴重,枯水期河水補給卻又嚴重不足,因此,源區黃河斷流多發生在枯水年份與乾旱年份的12月至翌年3月。

    調查發現黃河正源卡日曲盆地存在明顯的水蝕荒漠化、風蝕荒漠化、凍融荒漠化、土壤鹽漬化與植被沙化現象。荒漠化加劇造成下墊面對水資源的涵蓄功能降低、徑流及蒸發失水量的增加,也是導致源區黃河斷流的重要原因。 (禹偉良、馬應珊)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01月23日

    


內蒙古烏海市
罕見淩魔鎖住塞外村莊
黃河小浪底工程:國際慣例為何“水土不服”
內蒙古烏海市黃河大決口
黃河內蒙烏達烏蘭段淩汛決口 4000災民被疏散
黃河源頭半數以上湖泊乾涸
黃河源頭連續3年斷流
黃河資源受到威脅
“黃河網”正式開通
黃河污染出現回潮
黃河源頭出現百年不遇大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