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老人“悲秋”損健康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0 月12 日 | 文章來源:資訊時報

近日,68歲的劉老伯總覺得心煩意亂,愛發脾氣,情緒非常低落,上週五他竟然在大街上大哭起來,讓家人擔心不已。

記者日前從廣州一些醫院了解到,隨著氣溫的下降,有不少老年人開始犯困、精神疲乏,染上了“情緒疲軟”的抑鬱症。

對此,有關專家指出,夏日的持續高溫導致人體能量的透支,現在秋風漸起,老年人容易出現“悲秋”的不良情緒,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尤其要注意調節情緒,避免誘發舊疾。

[案例]老伯思妻當街痛哭

最近,68歲的劉老伯總覺得心煩意亂,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心慌、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症狀,尤其愛發脾氣,發過脾氣後情緒就非常低落。

上週五他約好兒女喝夜茶,可是當他一個人走在路上,看到別的老人有老伴相陪,不禁想起剛逝去半年的妻子,傷心之下,他竟然在大街上哭起來,令路人側目。在酒樓喝茶時,小孫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小碗,劉老伯更覺得心煩,連茶點也沒吃就回家了,這令家人擔心不已。

前晚,劉老伯又突然向女兒大發脾氣時竟然暈倒了。經醫生檢查,劉老伯的暈倒是因為他的“壞脾氣”使他血壓升高所致。據醫生介紹,入秋後,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均受到抑制,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對老年人來説,看到秋風掃落葉的情境,比較容易産生不良的抑鬱症情緒。

[專家提示]與生物節律紊亂有關

據廣州紅十字會醫院中醫科楊秀文副主任醫師介紹,愁秋、悲秋或苦秋,在一定程度上與老人生物節律紊亂密切相關。研究表明,人的機體在經歷了酷暑的煎熬進入秋涼之後,正處於生理性休整階段,一般人都有疲倦困頓、昏昏欲睡的“秋乏”現象,需要通過增加睡眠來積極調整和協調身心。而老年人卻因生物節律紊亂,無法更多地睡眠,以致産生萎靡不振、疲憊不堪、抑鬱寡歡等症狀。

中秋前後特別是深秋時節,氣溫驟升驟降。為適應外界溫差的劇變,人們可通過“行為調節溫度”(如增減衣服等)手段來調節。因神經系統功能的衰退,老年人對外界環境的反應靈敏度不高,使其往往來不及採取“行為調節溫度”手段,從而影響到老年人身心的協調,使其難以保持穩定的精神狀態。此外, 老年人更易受秋燥的影響,對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耐受性下降,心境不寧,生出悲愁情緒。

預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調節,保持樂觀情緒,切莫“秋雨晴時淚不晴”地自尋煩惱。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