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誰説中藥沒毒?錯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9 月20 日 | 文章來源:健康報

幾千年來,中草藥一向被國人認為“毒副作用少,使用安全”。近十多年來,某些中草藥的毒副作用(特別是中草藥腎損害),引起了國內外醫藥學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一些有利尿、活血化瘀、芳香走竄及有劇毒的藥物,如木通、雷公藤、斑蝥、草烏、馬兜鈴、雄黃、硃砂、蜈蚣,及多種中草藥所謂“偏方”、“秘方”等,若使用時間過長、劑量過大,均會對腎臟造成嚴重損害,醫藥界稱為“中草藥性腎病”。其臨床表現為:腰痛乏力、眼瞼及雙下肢水腫、尿頻尿急、無菌性膿尿或血尿,腎功能不全和血糖升高等。

實際上,幾千年來,中醫藥學不但不否認中草藥的毒性,而且對中草藥的副作用和毒性問題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如規定配伍用藥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小兒和老人的用藥禁忌等。在《中國藥典》中,將有毒的中草藥按三級劃分,分別註明為“小毒”、“中毒”、“大毒”,有些藥物還特別註明了其腎毒性及肝毒性,規定了用藥注意事項。

因為藥物大多都是通過腎臟排泄的,若用藥種類太多、劑量過大就會加重腎臟的負擔,而有的中草藥對腎臟直接有毒性。即使像益母草、蘆薈和胖大海等傳統上認為“無毒”的中草藥,如使用不當、過量使用,也會出現毒副作用,這就是用藥的辯證法。

到中藥圖譜去看看

據有關方面統計:中草藥性腎病的原因與過量使用、重復用藥、長時間服藥、擅自應用遊醫偏方等因素密切相關。特別是民間濫用中藥所謂“偏方”、“秘方”。一些慢性病、疑難病和頑癥,如慢性腎炎、尿毒症、哮喘病、慢性肝炎、老慢支、肝硬化和腫瘤等,中醫常常採用“以毒攻毒”的治療法,由於中草藥治療沒有明確的時間期限,故導致長時間、超劑量服用有毒中藥,從而增加了“中草藥性腎病”的發病率。

據近十多年筆者統計:正規雜誌上報道的中草藥導致腎損傷、腎功能衰竭案例有20多種:如雷公藤、木通、馬兜鈴、草烏、雄黃、硃砂、全蝎、魚膽、蜂毒、砒霜、巴豆、蒼耳子、棉酚、山慈菇、苦楝皮、天花粉、土貝母、牽牛子、蘆薈、益母草、土荊芥、海馬、昆明山海裳、野百合和使君子等。其中典型的為:過量應用木通致急性腎損害,嚴重者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雷公藤(含有雷公藤鹼)能直接損害腎小管,出現蛋白尿、血尿、尿素氮升高、電解質紊亂等,大劑量可導致快速死亡;漢防己和厚樸均含有馬兜鈴酸,能直接損傷腎小管及腎間質,致腎性糖尿病和低分子蛋白尿及腎小管酸中毒,嚴重者可致急性腎功能衰竭;斑蝥為辛寒大毒之品,有破血散瘀、蝕肌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所含斑蝥毒、斑蝥素有毒,外用或內服斑蝥能直接損害腎小管,可致中毒性腎炎,並伴有血尿、蛋白尿,嚴重者可致急性腎衰竭,迴圈衰竭而死亡;巴豆、芫花可致溶血性尿毒症等等。

“中草藥性腎病”重在預防。首先必鬚根除傳統的“中藥無毒”的錯誤觀念,不濫用中藥,用藥嚴格遵照醫囑,特別是對上述有一定毒性的中草藥。不隨意輕信民間的所謂“偏方”、“秘方”,抵制形形色色的假藥和劣藥。(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藥師 陸基宗)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