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專家探明骨質疏鬆性骨折內因

    老年人為什麼容易發生栳骨遠端骨折、脊柱骨折,尤其是髖部股骨近端骨折?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骨科專家孫月華、戴克戎教授等創新研製出“微創骨組織活檢器”,完成了一項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研究表明:骨折主要內因是骨量降低和骨結構異常共同作用下導致的骨力學性能降低。這項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研究為骨質疏鬆症診斷和防治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目前,國際上對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都是依賴於骨量的檢測和評定,尚未包括決定骨品質的骨結構和反映骨丟失的骨轉換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骨質疏鬆症的臨床防治。為了從人體活檢的最佳部位髂骨進行檢測,並且做到微創傷,科研人員在衛生部科學研究基金的幫助下,經過了3年多的摸索,首先自行設計了方便、安全、能滿意地應用於臨床的“微創骨組織活檢器”,可以滿足骨質疏鬆症患者定性和定量的診斷需求。

    在對骨質疏鬆症患者髂骨組織進行了形態計量學觀察和分析後,科研人員在國內外首次將骨質疏鬆症骨結構和骨轉換分為3個類型;分別為DDD型:骨量明顯減少、骨結構明顯退變、骨轉換相對較低;NDI型:骨量無明顯減少或者輕度減少,骨小梁連續性差、骨轉換增高;MMD型:骨量中度減少、骨小梁連續性尚好、骨轉換降低。研究發現,在老年性髂部骨折患者中已有部分為骨軟化症患者,這是血生化、骨量等常規檢查難以鑒別的。研究同時發現,絕經後25年以上的女性髖部骨折者的骨轉換為高轉換型;骨小梁連續性顯著下降而非骨量降低,是部分骨轉換增高的絕經後女性髖部骨折的重要原因。另外,科研人員還發現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骨組織微量元素鈣、鎂、銅等明顯降低。

    我國著名骨科專家戴克戎教授介紹:全國每年發生髖部骨折的患者就約有100萬人,其中95%發生在5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髖部骨折已經成為老年致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戴克戎教授提醒大家:預防骨質疏鬆在青年和中年時就應該引起重視,要適當運動、合理飲食、以提高骨量峰值;到50歲時,特別是女性絕經期前後,還需要積極採用藥物來預防骨質疏鬆;而一旦骨折了,老年人在治療骨折的同時,還要治療骨質疏鬆症。時值天寒地凍,老年人要減少外出,特別要預防摔交滑倒。

    新華社 2001年12月3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