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新問候語:你感冒了嗎?

    12月7日,立冬第一場大雪過後,北京出現了大幅度的降溫,感冒病毒乘機“挾持”易感人群,於是我們身邊出現了一個個狼狽的感冒病號。據了解,北京朝陽醫院從12月10日到12日中午就已接治369例感冒患者;而北京兒童醫院,有時一天就接待患兒1000多。感冒高峰是否意味著感冒的爆發?

    只是流行不是爆發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專科負責感冒監控的董振英告訴記者,儘管一些大醫院急診部感冒患者近期驟增,但是據觀測,目前感冒只是流行不是爆發。正在流行的感冒病毒還是傳統的病毒,沒有新病毒出現。因為如果有新病毒出現,即便注射了感冒疫苗也起不到作用。董大夫介紹,依照感冒病毒的流行趨勢,明年元旦和春節之間還將有一個流行高峰。對於一些市民詢問:是否還有疫苗可供注射?董大夫稱,疫苗現已告磬。就目前的醫學發展水準,注射疫苗還是預防感冒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如果想採取這個辦法,就不要錯過每年9月至10月間的疫苗最佳注射期。其實北京每年注射疫苗的人不到全市人口的10%。

    最後,董大夫特別提醒市民,感冒並不可怕,患者只須遵從醫囑,按時服藥,保證休息,就可以順利康復。另外,感冒通過呼吸道傳染,而且傳播速度很快,所以易感人群應該避免到公共場所去,還要減少與感冒病人的接觸。

    “扛一扛”不可取

    現在304醫院急診部每天接待感冒患者十幾人,該院急診部主任何忠傑介紹,感冒分為病毒性和細菌性兩種,對於病毒性感冒,抗生素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換言之,如果發現自己得了感冒,一定不要私自到藥店買藥,或者服用上一次感冒遺留下來的藥品,而要親自到醫院就醫。經過醫生的檢查,才可以診斷究竟是不是感冒,是哪一種感冒,以便對症下藥。因為在臨床症狀上,心肌炎和肺炎等病症也會出現與感冒相類似的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如果被患者以感冒對待,則會耽誤病情。

    何主任介紹,對於感冒這類急症,一些病人常常採取先“扛一扛”的做法自行服藥,片面認為急診醫生醫術不如門診大夫,其實這種顧慮是沒有必要的。急診醫生在常年的臨床中積累了大量的急診經驗,特別是對於感冒這類不能稱作疑難雜症的病症,治療的經驗是相當豐富的。還有,如果是兒童和老人患了感冒,不宜捨近求遠,及時就近治療是最好的治療方式。最後,就是醫生不支援感冒患者帶病堅持學習和工作,因為此事存在兩大弊端,一是病人得不到休息,輕則可能延長病程,重則甚至引起並發癥;二是對周圍人群不公平,很可能引發周圍的易感人群陷入感冒的困境。

    老年人感冒是大病

    據朝陽醫院急診部主任李春盛介紹,該院急診接待的相當一部分患者是老年人。在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後,老年急症已經成為一門獨立的醫學學科。在臨床中,他們經常發現一些老年人及其家屬由於對感冒沒有特別的重視,以致被延誤病情。李主任特別強調,老年人得感冒初期常常與青壯年的表現不一樣,他們往往有胃口不好、飯量減小、意識障礙、大小便失禁等功能性表現,如果在早期及時就診,特別對於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繼往病史的老年患者,早發現早治療可有效避免並發癥的出現。而且,由於新陳代謝相對緩慢,老年人的體溫也要低於青壯年,一般來講,老年人基礎體溫一般在35至36攝氏度,由此推算,當他們體溫升高至37攝氏度,就表明進入發燒的狀態,如果年齡超過80歲,這種體溫則意味著高危病情。

    中藥預防針對性小

    一些讀者向本報諮詢,如果家裏或工作單位裏有感冒患者,自己是否應該服用一些中藥來預防,一些醫生給感冒患者家屬提出同樣的建議,這些建議是否是科學的?北京中醫醫院急診部主任劉紅旭對此的解釋是,嚴格地講,服中藥不是預防感冒的一個好辦法。因為感冒病毒毒株每一年的流行趨勢不同,而且病毒毒株也在推陳出新,很難説一種傳統的中藥是否能有針對性地預防現在流行的病毒。這與注射感冒疫苗的原理是相近的,疫苗雖然經過專家的預測有一定針對性,但是如果所針對的病毒沒有流行,疫苗就不會起作用。

    李主任還介紹,對於感冒患者,中藥的治療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首先中藥的抗病毒作用明顯,可以有效地縮短療程,並且可以緩解症狀,毒副作用小。而且中藥在中醫的手裏是千變萬化的,在中醫醫院,有4種治療方法供患者選擇,既有中藥靜脈製劑和中成藥,也有國家級名醫針對今年的氣候特點和可能出現的症狀進行科學的預測後,製造出的“感冒合劑”,它有別於傳統的復方製劑,對付感冒的針對性更強。此外,還有中醫醫生根據辨證治療的理念,對每個感冒患者進行的個性化治療。據介紹,到中醫醫院治療感冒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和兒童為主。

    《生活時報》 2001年12月14日

    

    


美研究員:著涼不是感冒的誘因
北京普通感冒病人增多
北京感冒患者驟增 流感大爆發尚未來臨(圖)
注意!北京流感開始流行
南京出現大量感冒病人 江蘇出現流感苗頭
北京:流感疫苗脫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