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全球興起懶惰生活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4 月22 日 | 文章來源:環球時報

前段時間,某知名網站在北京、上海、南京等重點城市進行了一個參與人數達30萬的白領生活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白領們最期望的休閒方式是和家人相處、和朋友聚會、讀書看報、看演出展覽和健身。專家分析認為,疲於奔命的白領希望更多地與親朋相處,這反映出人們想擺脫現代社會的快節奏、讓生活慢下來的願望。調查同時顯示,84%的白領都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但只有24%的人能夠定期鍛鍊,20%的人表示“沒有時間”,這成為調查中理想和現實差距最大的一項。

 

“慢生活”重在享受生活

這個調查結果反映出了一個現實:人們期望能沉下心來慢慢享受生活,

但是現實似乎並沒有給大家一個“慢”下來的機會。英國時間研究專家格斯勒就曾説過,我們正處在一個把健康變賣給時間和壓力的時代。不過,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許多正處於事業旺盛期的歐美中年人逐漸從緊張的生活中脫離出來,開始重視身體和精神健康,勇敢地讓生活“慢”下來。

説起這股潮流,還要回到1986年義大利羅馬的西班牙廣場。當時,義大利作家卡羅·皮逖尼為了抗議在廣場上新建的一家麥當勞,在小鎮巴沃羅發出“即使在最繁忙的時候,也不要忘記享受家鄉美食”的呼籲。這次呼籲帶起了一股全球性的“慢生活”浪潮。現在,全世界的“慢生活”支援者已經發展到數以萬計,這些“慢騰騰”的人擁有一套獨特的方式,讓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慢下來。

慢餐飲:“慢生活”支援者們反對快餐,認為應該在輕鬆的環境下吃精心烹制的食品,不接聽手機,不查看掌上電腦的資訊。義大利的“慢一族”喜歡每天花兩個小時來吃午餐;法國的“慢人”們更是每天三頓飯都精雕細鏤,法式大餐該有的程式一個都不能少;有些美國人還在自家院子裏種菜,從頭到尾地享受食物帶來的樂趣。慢餐講究飲食的營養搭配和製作工藝,專家在分析日本沖繩居民長壽的原因時,也將這種飲食方式看成主要原因之一。

 

慢工作:現代工作節奏是“慢”的大敵,對於它,“慢一族”也有解決的辦法。在法國,3%的企管人員在家辦公。42歲的IT公司人事部經理皮爾3年前決定回家辦公,繁忙了近20年的他終於有時間好好地和家人相處了。他這樣做不僅沒有耽誤工作,而且還因提出簡化人事管理的建議受到獎勵,使公司最終決定30%的二線工作人員可以在家辦公。此外,“慢一族”還強調花更多的時間處理一件事,而不是在不同的事之間週旋。例如,醫生應該多花時間了解病人,而不是巡視查房走一圈而已,這樣有助於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慢讀書: “一目十行”是對閱讀高手的讚美,但是,很多美國“慢一族”開始放慢閱讀速度。他們認為,“細嚼慢咽”地讀書可以完全沉浸在書籍的氛圍中,給予細節更多的關注,這樣做不僅閱讀效果好,也能夠帶來更多心靈上的愉悅。

 

慢運動: 運動代表了“速度與激情”,但“慢人”們也有辦法讓它慢下來。他們一般選擇太極拳、瑜伽或者“超慢”的舉重等運動,而不是一下就弄得滿身大汗;平日裏,他們喜歡散步,而不是一路小跑或者乾脆來個累死人的馬拉松。專家表示,堅持適度舒緩地運動,比斷斷續續地猛烈運動對人體更有益。

 

慢性生活: “慢生活”的支援者們認為,在性生活中,應該多拿出時間來享受身體的美好感覺,而不是快速“直奔主題”。在他們看來,這不僅有助於增加性生活的興奮度,也有助於維繫夫妻關係。

 

慢休閒:很多現代人的休閒方式是一群人出去狂歡一把,然後一哄而散,在“慢一族”看來,這不叫休閒。我們來看看美國得克薩斯的一個養豬農場主哈瑞斯先生的生活:他每天晚上8點半鐘之後就把手機關掉,或讀書或早早就寢。週末兩天,不接受任何大規模聚會邀請,而是和妻子或幾個好友相約外出,要麼釣魚,要麼尋找其他休閒方式。

 

“慢”成為歐美社會潮流

隨著“慢”的追隨者越來越多,歐美社會逐漸受到這股潮流的影響,開始崇尚“慢”。

1989年,“國際慢餐運動”在法國巴黎正式開始,20多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慢餐協約”,鼓勵人們放慢節奏、享受生活。截至去年,“國際慢餐協會”已發展到100多個國家,擁有8萬多名會員。1999年,第一屆“慢城市國際大會”在義大利的奧維托召開。在“慢城市”裏,有更多的空間和綠地供人們休閒娛樂,廣告牌和霓虹燈能少則少,20公里被看成汽車的最佳時速。目前,僅在義大利就有30多個小城加入了“慢城市”的行列。接著,“慢學校”也開始出現,擁有大約1000名學生的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利馬丁·路德·金學校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這裡,沒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和所謂的競爭機制,授課時間和課程的安排都按照學生的需要來設置。

如今,“慢”的理念已經滲入到歐美社會的各個角落。時間研究員、時間經理、抗緊張培訓班等聞所未聞的名詞不斷出現。在美國,甚至出現了一個“放慢時間協會”,在全球擁有700多個“盟友”。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手拿秒錶、觀察路人,如果發現有人不到半分鐘就走了50米以上,他們就會上前給予“勸導”。各大公司也明白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提倡員工勞逸結合:著名的安永管理諮詢公司建議職員不要在週末上網查郵件,日本豐田公司不再允許員工把年假推遲到來年。奧地利的一家電視公司還準備成立“慢速電視臺”,讓觀眾慢慢地聽新聞、看電影,不用每10分鐘就受到廣告干擾。現在,“慢餐”理念還被引入中國,首個“國際慢餐協會推薦商品”專櫃已在北京燕莎友誼商城開業。

 

“慢”的本質在於珍視健康

德國著名時間研究專家塞維特在評價“慢生活”時説,與其説這是一場運動,不如説是人們對現代生活的反思。快節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人們不斷向前,沒辦法慢下來 。因此,“慢生活”有點“物極必反”的道理,其本質是對健康、對生活的珍視。談到這股潮流時,著名養生大師洪昭光教授認為,“慢”能從幾個方面改善人們的健康。

首先是心理的健康。根據歐洲健康協會的調查,憂鬱症已經成為繼癌症和心血管病之後的第三大疾病,並且發病年齡在不斷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正是長期生活在緊張的狀態中、沒有人可以傾訴煩惱、生活不規律且節奏太快。洪教授認為,人一旦慢下來,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品味生活,豐富閱歷,從而達到減壓的目的。

其次就是生理的健康。心理學家瓦格納·林克指出,壓力會導致人體産生大量的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它們通過動脈傳遍全身,使感官、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肌肉等都出現緊張反應。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失眠、健忘、噩夢頻繁、焦慮、工作中失誤增多等現象。洪教授表示,慢下來,帶來的是壓力的降低、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恢復,同時還能避免體能的過分消耗。

其三,堅持慢,能讓身體的運轉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時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時沒事,退休之後反而突發心肌梗死。林克指出,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緊張中,身體就會習慣於這種狀態。一旦緊張因素消失,對身體來説就是一種反常現象,腎上腺素大量減少,使器官失控,導致各種疾病。“慢一族”倡導在生活中有機會就慢下來,正是一種循序漸進地改善生活、促進健康的好辦法。慢生活不支援懶惰

美國休斯敦兒童醫院的一位醫生在談到“慢生活”時表示: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如果慢下來,很快就會被取代。他的意見,正是很多人對“慢生活”提出質疑的主要原因。

針對這種想法,著名的“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援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這種“平衡”的哲學思想,歐洲人很早就提出過。1883年,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出了一本名為《懶惰的權利》的書,認為只有勞逸結合才利己利人。挪威作家耳克森的《瞬間獨裁者》更是深刻地批判了高速發展帶給人類社會和個人生活的負面作用,強調人們應該在千變萬化的社會和生活中尋找平衡。

這些名家的意見核心,其實都是“平衡”。洪教授認為,一個人必須同時具備事業心和平常心,這道杠桿一定要把握好。他指出,西方國家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中國還處於發展階段,所以他們的“慢”我們還沒法照搬。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他們不走極端的生活理念和讓心“慢”下來的生活意識。比如,我們可以在一年的開頭做個計劃,清理掉不必要的應酬和消費項目。每個月爭取去郊外走一走,和老朋友、老同學聚一次。接著,將工作和生活劃分開,每週兩天的休息時間全部用來睡覺、看書、和家人相處,哪怕是發呆都行。每一天,中午擠20分鐘時間睡個覺;儘量按時下班,買菜回家去慢慢做、慢慢吃;晚上不上網,少看電視,能和家人一起出去散散步的話,就不要猶豫。

洪教授指出,一個真正會工作、會生活的人應該“努力出汗不出血、拼腦拼勁不拼命、寬容謙讓不窩囊”,滿足了這樣的目標,才能擁有積極而又健康的生活。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