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的幾大要件

    完整的人由許多部件構成,性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受傳統文化和落後習俗的影響,許多人對自己的性不敢正視,因而對這一身心要件缺乏了解、認識,不明白它的健康準則,釀成無數悲哀的故事。個人的健康是幸福的前提,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探討健康的性,對於醫學、教育等事業的意義是無可低估的。

    健康的性,務須符合下列四項標準:

    一、身心發育完全。人自受孕成胎兒起,性發育便伴隨身心發育同步進行。完全的身心發育保障,完全的性發育。身心發育是軀體、精神從受精至成人的過程,依一般標準到成年(16-18歲)告一“完全”段落。總體上説,關涉身(軀體)與心(精神)的發生、發展,人們受知識的局限,注重有實感的肉體,如身長、體重、體型和五官等等,對抽象的屬於理性領域的心靈、心智、情感、意志和品格等等缺乏了解或不知從何關注,性發育更是如此。性發育的完全,必須包含有關的情志與社會化內容健康的性,從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上全面衡量,要求有分明的五重性徵。

    第一重性徵座落在人體的每一個細胞核上。正常人的細胞核中有兩條性染色體,附綴有性發育的密碼。女人是相同的兩條(XX),男人則是不同的兩條(XY)。生命發育第一步,受精卵(第一個細胞)中的性染色體的不同組合,決定了胚胎是男還是女。在這第一步發育上,就可能出現健康或病態的分野。至少有百分之一的胎兒,性染色體不是兩條,而是一條或幾條。由此發軔,有異常染色體的孩子將註定發育出不健全的器官,甚或智慧低下。已知至少有13種性染色體異常的性發育畸變,其中許多人喪失性能力與生育能力。運動員性別鑒定,就是通過取用口腔上皮細胞檢驗是男還是女的。

    第二重性徵是性器官。在性發育過程中不僅受制于性染色體,還受制于體內的其他物質濃度,在不良內環境中可有畸變,俗稱陰陽人。一些孩子的性器官不倫不類,男女難辨,這種情況下,醫生通常要檢查性染色體是XX還是XY,取得第一、第二兩重性徵的一致,決定手術方案。但是,倘若父母疏忽,孩子已過3歲,性別認同已經確認,則宜少顧及性染色體定向,多數性學家主張,依孩子喜愛的性別決定手術方案,因為心理上的意願情趣比生理上的結構更難變異。

    兩性形成反差最引人注目也更多樣的是第三重性徵,書上亦稱副性徵。突出分明的副性徵表現在男人的身高、體重、肌肉骨骼比女人粗壯結實;局部看,男人的體毛濃密,喉結突兀而使發聲渾厚,皮膚粗糙;女人乳房、臀部多脂肪積累,軀幹乃至肢體呈曲線柔韌有餘,這些常每人平均能判斷,男女形體美兩相映照,形成健與美的各個結合點。

    完美的男女之異的第四重性徵跨入心理領域,男女在氣質、思維、情趣受好等方面有不同傾向,這一區別也在胎兒期就略顯端倪。一些母親回憶到,懷孕期男胎兒比女胎兒明顯女動。幼兒的活動範圍,男孩比女孩大得多,也比女孩熱衷弄槍使棒。上學後在語文、數學、人文與自然科學上的興味也明顯有統計學上的差異。這類差異的評價,受到特定性文化的影響。公正科學的判斷,健康男女的心靈之美,完全是平分秋色。

    第四重性徵也有畸形病態,被稱為性變態,這些患者大多有莫大的精神痛苦。其中許多人出於家庭、社會壓力而被迫結婚,或出於變態心理而性行為怪異,給對象造成巨大創痛甚或生命威脅;

    社會生活中,男人與女人的角色行為有很大區別,即性角色之異,構成健康男女的第五重性徵。父親與母親,兄弟姊妹,尤其是丈夫與妻子,均是男女性角色分工的標誌。不同的文化,對性角色有不同的要求,從而給健康的性的判決判斷帶來了錯綜複雜的觀點。但原則也可確立:務必利用婚育,使兩性關係為雙方的美滿幸福和後代健全發育提供最好的保障。

    二、沒有性傳播性疾病。健康的性由健康的男女體現,除了有完善的身心發育,還須保護髮育好的身心不受疾病侵害。與性關礙不大的身心疾病間接損及性健康,而關涉性系統(性器官加上全身皮膚、中樞系統中的丘腦等結構)的疾病,直接損及性功能。特別是由性活動傳染的性傳播性疾病的存在,明顯地危及性的健康。由於性的知動主要是在兩個人之間進行,依法律要求還必須在婚姻之內,性有關的疾病,即使發生在一方身上,性生活過程也會損及對象的利益。如果是性傳播性疾病,還可傳染給對方。凡是性活動過程中會對配偶帶來健康威脅的人,便是擁有不健康的性,主要是性傳播性疾病。目前構成最大危險的是非淋病性尿道炎與艾滋病。前者由尚無特效藥對付的衣原體與支原體感染,且在性氾濫的男女中患病率非常高。後者結局是很少例外地全身免疫系統癱瘓而死亡。

    三、不染指權、錢交易。健康的性,體現在社會生活上的純潔、崇高的,它既是神聖的無價的生命的組成部分,也是由尊嚴、自愛、善良組成的真善美人格的重要方面。受歷史、文化的某些不良影響,本應美好的兩性關係歷來受到金錢利益和權力體系的莫大干擾。在以往所謂“明媒正娶”合情合法的婚姻關係中,性往往被“第三者”扭曲,個人意志常不得不服從家族、他人的需求。這種社會環境,扼殺健全的性心理髮育,可侃生感情蒼白荒蕪。性一旦納入金錢、權力運籌,強令身心和性當成商品為別人(哪怕是父母)的經濟利益、名譽地位服務,無法體現個人的理想自主,性的健康素質被閹割或被誤用,也就喪失了健康。這種喪失,不一定是他人的意志,也可能是個人的“自由”選擇,如自願賣淫。社會的一些人不平等,不容易保障健康的性,健全的男女,從言語到行動均應竭力抵制權錢的誘惑。

    四、接受愛欲導航,創造婚戀幸福,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性在人身上,繼承祖先的遺傳,依生物學上的合目的性存在用於繁衍後代服務,基本成分是生物性的。人若單純依從生物的性,很易在紛繁的社會事務活動中迷失方向,故必須在感情生活中尋找到一個最可靠、最純潔的伴侶,他(她)便是愛人。相互平等的身份,純粹的情操,傾心持久的愛慕共同生活。健康的性因而必須有愛滋養、維護,找不到可靠的愛情,性便是孤零零的存在物。

    性所以同愛有機地關聯在一起,重要的一點也是為健康的身心服務。語言學上愛情即指性愛,“性”隱逸,不光是因為羞澀、避諱,還因為愛或愛欲可以充當性需求發言人的角色。性是來自後方的衝動,愛則是來自前方的呼喚。缺乏愛的呼喚,性就會任憑衝動而迷失方向。人類在兩性關係中能比動物優越,體現人性特質,也只是因為有愛欲的導航。幸福美滿的婚戀生活,是性慾在愛欲導航下實現。兩性世界的和諧,性文明的締建,取決於全社會的成員在多大程度上珍視健康的性。弗洛伊德站在純生物學的立場,認為社會發展、進步,使人類的性愈來愈受到外界壓抑,因而造成一系列精神疾患,這一觀點鑄成大錯。當代精神醫學上分列的幾百種疾患,極少有性壓抑致因。現代人感受到的性壓抑,僅是動物性需求中的壓抑,因為無愛之性是健全的社會與人格所否定的,無愛之性是不健康的性。弗洛伊德的理論用性取代愛,是一種逆性文明的邏輯。恩格斯認為現代的性愛,是晚至中世紀的“騎士之愛”才出現。愛情絕對不是我們祖先所熟悉、使用的字眼,古人也沒有性健康概念和健康的性的討論。健康的性,是文明人類在理想的兩性相處中規約、認定的,它的涵義非常豐富,有待我們努力開掘。

    人民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