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關注食品吃出健康

這個本來是普普通通的數字今天成為我們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3·15,成為消費者永遠的心結,這一天,成為消費者申訴的日子。今年3·15的主題定為“誠信、維權”,強調了商家的誠信承諾和消費者的維權意識。

作為最直接關係到消費者切身安全的食品、藥品,在每年的3·15都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主角之一。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的2003年全國消費者投訴情況,去年共受理食品方面投訴60740件,涉及食品安全的有1621件,比2002年增長24.1%。食品安全還是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

在過去的一年裏,國家加大對食品、藥品安全的整治力度:強制實行QS認證制度、保健品退出“藥”字市場,藥健字批號的保健品將停止銷售……這些都讓我們感到慶倖。但那些不法商販們制假、造假的用心良苦讓我們都不禁為他們的“智慧”感到驚嘆!今天,我們特意為你製作的這本《3·15食品藥品識假秘籍》,你可以在購買商品時從裏面找到一招半式識別假貨。

但是我們最終希望的還是有一天,假冒偽劣能夠銷聲匿跡,消費者的利益也不再受到侵害,也讓3·15不再成為消費者申訴的日子。

食品陷阱應對手冊

●招數一:強買強賣

難退水桶押金的問題十分普遍。目前,銷售商在銷售桶裝純凈水時,無一例外地要求消費者在使用第一桶水前交水桶壓金,押金也通常在20元到50元不等。但當消費者不使用該品牌的水要求退桶時,銷售商就會以各種藉口推託,甚至根本不給消費者退桶。

應對一:查看廠家的有關憑證

在購買桶裝純凈水的時候,要提高防範意識,看清銷售商是否有工商執照、衛生防疫部門的檢驗報告、純凈水生産廠家的授權書等有關證件,特別是工商執照,千萬不能在沒有工商執照的銷售商處購買東西。在交水桶押金時,對於押金退還事項應該儘量明確化,有可能的話雙方應書面約定。收水時將水桶倒置1分鐘以上,檢查是否漏水,如果漏水意味著漏氣,則微生物指標可能不合格,應拒收。

目前市場上已經發現用回收廢舊瓶料製作水桶,有的甚至用廢舊光碟、醫用廢棄輸導管製成。這樣的水桶不僅外觀粗糙,其有害物質釋放到水中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通常,好桶外觀透明光滑,通身呈均勻、純正的淡藍色或天藍色,無雜質、無斑點、無氣泡,手指輕拍桶壁聲音清脆且有韌性。壞桶外觀呈暗藍色或乳白色,色彩暗淡不均勻,透明度較差,桶壁有雜質多斑點。

●招數二:依傍大款

不少地方小廠家假借地方一名牌産品,大肆用有毒物質製造食品,其在包裝、名稱上與地方名牌竟“一模一樣”,欺騙消費者。

應對二:尋找假貨的“破綻”

大部分假冒商品都是有破綻可尋的。例如,顏色太漂亮的産品可能添加了過量的色素,選購白酒的時候,若是無色透明玻璃瓶包裝,把酒瓶拿在手中,慢慢地倒置過來,對光觀察瓶的底部,如果有下沉的物質或有雲霧狀現象,説明酒中雜質比較多。

●招數三:衛生不符

在國家質檢部門對食品的抽查當中經常發現,細菌總數、大腸菌群、黴菌、酵母菌和致病菌等微生物超標問題嚴重。主要原因是廠家的廠房、設備和生産過程達不到基本衛生要求。

應對三:食用前先“望”、“聞”

建議消費者到正規的商場、超市購買食品,這些商場和超市對食品進貨時的檢查一般比較嚴格。另外,要學會在吃東西前先看顏色,聞氣味。比如,在喝飲料時,要看清果味型汽水不應出現絮狀物,塑膠瓶裝與易拉罐汽水手捏不軟不變形。罐裝飲料如發現蓋上凸起,則説明其品質有問題。各種包裝飲料倒置時,均不應有滲漏現象(但果汁飲料的輕微分層屬正常現象)。果茶之類飲料及其他一些飲料,如太黏稠、太鮮紅或顏色異常,則品質不佳。而各種飲料都有其相應的氣味,正常飲料應氣味清香,無異味,無刺鼻感,否則,品質不佳。

●招數四:偷梁換柱

不少葡萄酒廠商用自來水+色素+酒精+糖精(或蜂蜜)+苯甲酸鈉替換葡萄汁。許多劣質酒裏面根本不含葡萄汁,生産方法主要是水、酒精,再加上其他的香料、甜味劑、增稠劑勾兌出來的,葡萄汁的含量比較低或者根本不含葡萄汁。

應對四:購買不要貪便宜

一般來説,有一定品質保證的商品成本是相對固定的,太便宜的東西極有可能是“假貨”。例如,一瓶葡萄汁含量在50%以上的葡萄酒,各種成本加進去,最低價格要在15元左右/750ml,否則很可能是假貨。

●招數五:標誌不清

不少食品在包裝上的標簽非常不規範,標誌不清,有的甚至沒有。標簽不完整的産品可能就是劣質産品。

例如果汁型汽水、果蔬汁飲料,應標明果蔬原汁含量;乳飲料應標明非乳固形物含量;植物蛋白飲料應標明蛋白植物固形物含量,如大豆固形物、杏仁固形物等的含量;天然礦泉水則應標明礦化成分表和規定指標。

應對五:看清標簽所有內容

主要包括品名、生産日期、保質期、主要原料輔料和生産廠名、廠址等。同時,消費者可以就這些問題詢問促銷員。目前一些名優白酒也都加強了打假的力度,在包裝上都有防偽標誌,消費者要看清楚包裝上是否有防偽標誌。

另外,要了解國家對各種食品的保質期的一些規定。

東方網   2004年3月1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