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健康銀行”透支——“開夜車”

説起某英雄、發明家、勞模的先進事跡時,少不了用“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晝夜奮戰”、“開夜車,每天僅睡1至2個小時”等詞來讚賞;而玩個通宵達旦也是時下不少人追求的生活時尚。現在,應提倡怎樣提高時間利用率,不宜提倡開夜車。開夜車無異於向“健康銀行”提前透支!

人為萬物之靈,對宇宙晝夜交替的規律挺敏感的,好似人體內有個時鐘,工作和休息、睡眠與覺醒,均比較定時的。正如古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伴隨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開夜車”的人與時俱進,越來越多,上至年過古稀的老人,本著“老牛已知夕陽晚,不用加鞭自奮蹄”。下至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更多的是廣大知識分子。人們大多認為,這是一個生活習慣問題,因而是,習以為常,不以為然。其實,開夜車是一種不科學的生活方式,日久天長就等於向健康賒債。駕駛車輛也極易發生“車禍”。

據媒體報導:中國知識分子平均壽命58歲,較同期人口平均壽命68歲少10歲。又據1990年,在人口調查中,北京市每人平均壽命73歲,而中關村地區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僅53歲。又據近日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首次報告顯示:全國7至22歲的男、女生,教育部從2000年開始對北京、內蒙古、遼寧等14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學生體質健康監測,人數176844人。其結果,令人喜憂參半,身高體重長了,貧血齲齒少了;速度力量降了,胖墩近視多了。

醫學研究證實,人體內確存“鐘錶”,科學家稱之為“生物鐘”。其控制部位設在下丘腦的視交叉,它使人能夠清晰地分辨黑夜和白晝。人體生物鐘調控著人體所有機能都應嚴格地遵循晝夜的規律有節律地變化著。白天,機體為適應各種活動表現出體溫、血壓略高,脈搏稍快而有力;夜間,又都相應地降低或速度趨緩以適應安靜和睡眠。又據英國《每日電訊報》説,美國衣阿華盧瑟學院睡夢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對人體“鬧鐘”進行研究。他們對15名篩選出來的具有較強“鬧鐘意識”的人進行了實驗,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醒來,結果表明他們醒來的時間僅比要求晚3分鐘20秒。近來又發現,促進人體生長髮育的生長素只有在夜間才由腦下垂體前葉分泌,因此,那些常“開夜車”的人會導致生長素分泌的紊亂,有力地阻礙了身體的發育。副腎皮質激素的分泌是在黎明至清晨此段時間才開始,該激素能促進糖類代謝,為機體提供能源,在一日之晨開始分泌該激素,是順應著人類“日出而作”的需要。同時大腦的活動也需要大量蛋白質,而這一蛋白質基礎的補給同樣也在夜間進行。可見,人在夜晚睡眠時,大腦合成了豐富蛋白質為早晨醒來工作做準備。此外,大腦本身也要靠夜間睡眠來恢復疲勞。若常“開夜車”,大腦無法休整,會引發大腦疲勞,時間長了就會引起一系列慢性疲勞綜合症,又稱神經衰弱,發生頭痛、偏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衰退、煩躁、抑鬱、困乏無力、心悸、胸悶、尿頻、汗多等症狀,甚至促使心腦血管長期處於緊張忙亂狀態,加上身體運動鍛鍊少,進食脂類食物多,穀類果蔬吃得少,可促使動脈硬化。據調查表明,中國腦卒中發病率為250人/10萬,位居全世界第二位,而這250人中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佔大多數,這跟廣大知識分子不顧“天人相應”原理,經常“開夜車”擾亂了人體內“生物鐘”運作規律有關。

可見,“開夜車”後患無窮,失大於得,人應遵循“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這一養生最高原則。就可身強體健,大展宏圖。

《北京晚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