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支治療性B型肝炎疫苗問世 進入臨床實驗

我國著名肝病權威、解放軍傳染病中心主任張宜俊教授11月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我國首支治療性B型肝炎疫苗已研製成功,並進入臨床實驗,今後採用抗病毒與疫苗治療相結合的辦法將提高B型肝炎的治愈率。

新疫苗濃度增加6倍

張教授介紹説,近年來國際上已經達成共識,把慢性B型肝炎分為三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病毒殘留整合期。其中免疫清除期治療效果最好,因為這時轉氨酶升高,是體內免疫系統激活的標誌,這時的治愈率可達70%以上。

最難治的是免疫耐受期的病人,表現為肝功能正常,但檢查表現為大三陽。難治的原因是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處於“睡眠”狀態,用再好的藥物都無效。當務之急是“喚醒”體內免疫細胞。用治療性B型肝炎疫苗和其他非特異性免疫療法相結合調節免疫,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治療性B型肝炎疫苗主要有三種,即蛋白疫苗、DNA疫苗及多肽疫苗。經過他所領導的科研組3年的研製,蛋白型治療性B型肝炎疫苗已經獲得成功,該疫苗是將原來預防性疫苗的濃度增加6倍,同時改變佐劑研發而成,該疫苗已通過多次試驗,已被批准進入臨床試驗。屆時採用該治療性疫苗與抗病毒相結合的方法將大大提高B型肝炎的治愈率。其他兩種疫苗研製成功估計仍需五至六年時間。

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也應治療

由於無治療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的特效藥物,故大多數都不治療,甚至連部分醫生也認為不必治療。張教授指出,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也應積極治療。

張教授認為,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是B型肝炎病毒賴以繁殖的宿主,這些人是B型肝炎的重要傳染源。臨床上真正意義上的“健康攜帶者”很少,絕大多數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的肝臟有或輕或重的炎性病變,但由於肝臟的代償能力很強,故化驗時表現為肝功能正常。國內曾有人對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肝穿刺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發現約10%的病人肝組織正常,70%為輕型肝炎和非特異性反應性炎症,20%為明顯的活動性炎症,有的甚至已有肝纖維化、肝硬化。美國的資料顯示,5歲前與5歲後感染HBV的攜帶者肝硬化、肝癌的得病率分別高達25%和15%.所以應該給予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有效的治療。

那麼什麼樣的B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需要治療呢?張宜俊教授指出B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陽性、B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陽性者和肝穿刺活檢發現肝臟有炎症改變時,應該治療。

50年後可杜絕新生兒染B型肝炎

據廣州市衛生局副局長張立介紹,我國感染B型肝炎的人群大約為6億,有1200萬轉化為攜帶者。廣東省也是B型肝炎高發區,感染者約佔全國17%,感染人群超過1000萬。廣州市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B型肝炎發病率逐年遞增,但從2001年、2002年的發病來看,B型肝炎的發病率相對得到控制,2002年,廣州市B型肝炎發病率為45/10萬。

張立指出,不同年齡的人群感染B型肝炎後變成慢性攜帶者的幾率相差很大,年紀越小轉變成攜帶者的傾向性越大。統計顯示,新生兒感染B型肝炎後90%會轉變成攜帶者,5歲以下兒童感染後則有30%—60%的幾率轉變成攜帶者,成人的幾率則為6%—10%。為此,對重點保護人群,政府1987年就開始了B型肝炎疫苗的接種。目前廣州暫住、常住人口B型肝炎疫苗接種率已高達99%.張宜俊説,自2002年開始,全國將注射B型肝炎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範圍(免費接種),新生兒的B型肝炎發病率明顯下降。預計50年後,可杜絕新生兒感染B型肝炎。(段功偉)

《南方日報》   2003年11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