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抱著娃娃才能睡覺 青少年心理門診爆滿

        戀物癖、抽動症、孤獨症……進入暑期,上海心理諮詢中心的青少年心理門診也和盛夏的天氣一樣熱,每日一大早就有排隊掛號的。中心青少年行為門診部主任杜亞松博士希望通過形形色色的病例告誡家長:多用親情和耐心與孩子溝通,讓這些可愛的花朵從小就身心健康。

       缺乏親情戀上玩具

       在今年暑期前去諮詢的青少年當中,“戀物癖”是個較新的現象。

       伍女士的女兒從小就愛布娃娃。但讓她困惑的是,如今女兒已經12歲了,每天睡覺卻還要抱著娃娃不放,否則就無法入睡。

       隨著市民住房條件的逐步寬裕,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單獨住一個房間。由於父母與孩子相處時間縮短,缺乏親情溝通,一些青少年形成戀物癖好。他們“上癮”的既有用慣的浴巾、毛巾等日用品,也有手槍、動物等玩具。

       杜博士認為,青少年的“戀物癖”屬輕微孤獨症表現症狀之一,發展下去,重者會形成孩子敏感退縮、憂鬱脆弱的性格,父母應對此有所警覺,要多用親情溝通,並多備幾個“遷移載體”,使他們無法對某一物品“專情”。

       擠眉弄眼可能是抽動症

       來自浙江的患者小名的父親説孩子近5年來一直喜歡眨眼、咬指甲,喉嚨裏還經常發出聲音,也曾在當地醫院看過,但效果不好。據了解,小名小學讀書成績一直很好,但上初一後卻動不動打架罵人,在學校造成惡劣影響。

       杜博士認為這都是抽動症造成的運動障礙,目前病因不是完全清楚,但在門診中卻比較常見,需要長期用藥物治療。已患此病的孩子,要避免各種原因引起的勞累和興奮,還要少看電視、少喝可樂和咖啡,不要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經常出現擠眉、眨眼、口角和上下肢體抽動,不自主發聲或罵髒話等不正常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到精神醫療機構檢查一下。

       過度關懷不利心理健康

       一位母親專門帶18歲的兒子從外地來上海心理諮詢中心。這位母親辭去工作專門在家照顧孩子,但孩子從小就不太平,不聽話,也不好好學習,勉強讀到高中就因不知名的疾病而退學。從此,母親一直四處求醫,卻始終沒有效果。

       但杜博士在與其孩子的溝通中,孩子的説法卻是另外一種情況。他説自己沒病,都是母親胡亂猜疑的。他認為母親很善良和有責任心,但性子太急,管得太緊,很多事都不讓他自己做。而他在選擇時面臨著各種矛盾,既要考慮自己的想法,又要照顧母親的情緒。現在他就想學個一技之長,獨立生活,但母親就是不理解。

       杜博士認為這都是母親過度關心造成的結果。當孩子漸漸長大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剝奪孩子實踐的機會。過度的關心會造成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差,以自我為中心,而童年時期的以自我為中心很可能成為成年後不健康性格的核心部分。因此,做家長的要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不要無端限制、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孩子參與正當的實踐,讓他自己學習到有效的行為方法。王艷輝

        《新聞晚報》  2003年7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