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聾啞兒本來能説話
趙安平

    聾啞學校八成的孩子都有殘余聽力,可這些孩子的年齡都在6歲以上,已經錯過了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機。如果在孩子學話前能及時發現並採取矯正措施,這些孩子能夠做到十聾九不啞。這是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連續6年在全國範圍所做相關調查得出的結果。

    兒童耳聾的原因分先天和後天兩種,先天的包括難産造成新生兒缺氧窒息或母親懷孕期間特別是懷孕的頭三個月使用耳毒性藥物造成的;後天的原因主要是孩子出生後不當使用慶大黴素等耳毒性藥物,損害了大腦的第8對神經,形成神經性耳聾。對神經性耳聾,發現及時的,在6個月內用神經營養藥,40%的孩子能提高聽力。但由於小孩不會表達,特別是一歲半以內的孩子,家長不注意,很難發現,往往延誤了藥物治療的時機。

    俗話説:十聾九啞。一個人學説話的最佳時間是3歲半之前,如果這時孩子生活在無聲世界裏,一輩子都可能不會説話了。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梁濤説,目前,對神經性耳聾還沒有什麼特效藥,許多家長把功夫下在治聾上,找偏方、用秘方甚至求神拜佛,沒治好孩子的聾,反而耽誤了孩子學説話,最後把聾子治成了啞巴。而科學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孩子的殘余聽力,及時配戴助聽器。

    1995年成立的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每年開展一次中國兒童聽力保健萬里行活動,為兒童義診,給困難孩子贈送助聽器,使270名聾兒學會了説話。當然,語言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是聽力正常的孩子如果不教他,不給他創造語言的環境,時間久了,他也會變成啞巴的。所以梁濤提醒説:對聾啞孩子的父母來説,教孩子説話是一項終生事業,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助聽器只是個開始,更艱辛的工作還在後頭。1997年,梁濤一行在陜西省銅川市義診的時候,6歲的侯萍和楊潔都是“慶大黴素耳朵”,程度差不多,她們同時得到基金會的幫助,各獲得一台助聽器。2年後,梁濤回訪時發現,侯萍沒有戴助聽器,已經在聾啞學校就讀,品學兼優。她見到梁濤很高興,喊出了“爸爸”這個音,那是兩年前梁濤給她戴上助聽器後,教她喊出的第一個音,但是除了這兩個字,侯萍沒有學會説更多的話。由於侯萍的媽媽智力有問題,爸爸為養家糊口四處奔波,家裏沒人教孩子學説話,助聽器成了家裏很貴重的一個物件,連同侯萍一次難得的告別無聲世界的機會都被父親用一把銹跡斑斑的鎖頭鎖了起來。相反,楊潔的媽媽利用一切機會教孩子説話,現在,楊潔沒有進聾啞學校,還成了當地一所普通小學的好學生,上學期的語文考試得了81分,唱歌跳舞樣樣行。楊潔還自己給梁濤念了老師寫給她的評語。另一個有殘余聽力的聾兒胡軍戴上助聽器後,他母親何霞每天帶著他到處走,看到什麼就説什麼。剛開始,孩子很煩躁,因為聲音對已適應無聲世界的他來説是種干擾。何霞就耐心地教,現在胡軍是普通小學一名優秀班幹部。後來何霞還收養了一位被遺棄的重度聾兒,2年後,這個戴著助聽器的小傢夥説話説得溜著呢。何霞的辦法是抓住一切機會,孩子想吃蘋果,必須準確説出蘋果這個詞才能吃。母女倆寸步不離,交流密切、隨意。何霞説,要有耐心、恒心、愛心,把他看作正常孩子,樂觀對待。

    《健康時報》 2003年02月2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