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調查表明:八成中學生曾出現社交恐怖症

    "別人注意你時,你是否感到不自在?""你處於人群中是否感到有些緊張?"最近,北京安定醫院的醫生對北京市的1000多名中學生進行了社交恐怖症現狀的調查。令人遺憾的是面對這些問題,很多孩子的回答是肯定的。就此,參與調查的湯宜朗博士説,目前在中學生中社交恐怖症患病率較高。

    此次調查採用了國際通用的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學生中從沒有出現過社交恐怖症狀的不足兩成,有時出現社交恐怖症狀者高達80%,其中嚴重者佔1.4%。

    據湯博士介紹:社交恐怖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由於這種疾病多發病在青春期前後,患者正是中學生,因此對他們的學業、人際交往以及職業的選擇等方面都會産生不利影響。但社交恐怖症卻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認為是害羞或是性格問題,因此得不到適當的診斷和治療。

    調查表明,由於害怕和回避社交,那些有此症狀的中學生,其正常學習和社會交往都受到嚴重影響。他們學習和社會技能鍛鍊的機會減少,人際交往能力下降,從而産生孤獨、封閉的不良心理。專家認為社交恐怖症已成為阻礙中學生正常心理塑造的一大障礙,影響了他們今後心理的發展。

    專家分析,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對待錯誤的態度、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個人是否愛好體育活動等,都與社交恐怖症的發生有關。若父母對孩子要求嚴厲或抱怨,孩子的心理問題發生率會明顯增高。當孩子做事失敗時,一味地進行批評與指責,會使孩子感到貶低和否認。結果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讓他們總感到事事不如人,因而在社交中缺乏自信,且會較多發生焦慮。調查還表明,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學生比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學生發生社交恐怖症的要少。這是因為前者平時表現得較為自信,承受挫折能力強,而後者稍受挫折即産生自卑、回避的心理,因此社交恐怖症發生率高。

    湯宜朗博士説:"中學生正處於心理生理髮育最迅猛的時期,此時對外界刺激特別敏感,分辨力差,自尊心強。這一時期父母的照顧可以降低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因此該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在孩子做錯事時給予正確的指導,而不僅是批評。另外體育活動,特別是集體性較強的體育活動,也可以促進人際關係,加強交流,培養社交技巧,減少社交恐怖的發生。"(張雪梅)

    

    《北京晚報》 2002年11月1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