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走進“指數”時代  

    入夏以來,細心的市民會發現一個個與“熱”有關的“指數”在身邊頻頻出現:紫外線指數5~6,3級,出門時要戴上防護帽、太陽鏡,還要塗抹防曬霜;乾濕指數W>95,6級,特別潮濕,人體會感到不舒服,要勤洗澡,風濕病患者和體弱者應注意保健;空調開機指數33~35,5級,很熱,90%的人需要開機降溫……氣象專家介紹説,其實不只是夏季,目前在一些大城市專業氣象臺發佈的氣象指數預報一年四季都有,且衣食住行無所不包,如空氣污染指數、舒適度指數、霉變指數、穿衣指數、登山指數、洗車指數、垂釣指數、晨練指數、中暑指數、郊遊指數、花粉濃度指數、情緒指數、感冒指數、游泳指數、啤酒指數、冷飲指數等等不勝枚舉。據統計,目前在我國約有各類氣象指數50余個,而直接與健康有關的佔了1/4。

    對於各類“指數”,市民既感興趣又有不解

    採訪中,一些市民表示對與健康有關的氣象指數預報很感興趣。

    京城一位在外企工作的吳女士説,她的皮膚很容易曬傷過敏,入夏以來,她很關注電視裏每天的紫外線指數預報,“指數”成了自己決定何時外出以及外出時是否塗抹防曬霜、塗抹何種防曬霜的參考依據。

    一些習慣在早晨鍛鍊的老人則對晨練指數十分關注。家住京城櫻花園小區的一位老人對記者説,如果預報説明天晨練指數較高(污染較重或過冷過熱不宜鍛鍊),他就會選擇別的時間健身,“指數是經過科學計算出來的,肯定要比自己的感覺準”。

    但也有不少市民對媒體上出現的各類“指數”甚少注意或不大理解。一位在機關工作的孟女士説,她比較關心每天的天氣預報,而對於什麼是指數,這些指數是如何制定出來的,是否準確,尚有很多疑問。

    醫療氣象指數預報在我國剛剛起步

    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城市生態研究室高級工程師陸晨一直在從事醫療氣象等方面的研究,據她介紹,人體許多生理功能如熱平衡機能、體溫調節、內分泌系統等會受到多種氣象要素的綜合影響,例如大氣溫度、濕度、氣壓、光照等。醫療氣象指數就是指氣象條件或變化對健康影響的一個程度,它往往按不同等級來劃分。在制定一個指數前,首先要找出那些對健康影響較大的氣象要素,經過分析後變成可以量化的指數。比如今夏入伏那天,京城中暑指數曾達到4級———氣溫越高、濕度越大、風力越小,中暑指數就越高。

    陸晨説,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關心的不僅限于天氣的客觀狀況,更注重天氣狀況帶給人的主觀感覺以及相應的健康指導。比如他們每年3~10月開展的花粉濃度指數研究與預報就受到哮喘患者以及花粉過敏者的歡迎。眼下,他們正在做一個有關氣象與心腦血管疾病的課題———針對不同氣象條件制定出不同的危險度評價指數,這些“指數”可幫助社區醫護人員對心腦血管病人及時進行健康干預。

    醫療氣象指數預報在國內尚屬新鮮事物,目前只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大城市裏開展,預報的疾病也只有呼吸道感染、哮喘、腦出血、冠心病、高血壓和心肌梗死等幾種。至於説到“指數”的準確性,陸晨表示,“指數”的準確要基於天氣預報的準確,目前,大城市一天的天氣預報準確率在70%~80%左右,而一週或更長時間預報的準確性相對較差。

    “指數”也需要科學理解與規範

    採訪中,一些醫界人士也表示了對各類健康“指數”的看法。北京中醫藥大學傅延齡教授對記者説,祖國醫學中很早就有氣象和人體健康關係的描述。在人體疾病生成過程中,氣象只是其中的一個誘因,由於個體體質存在差異,同樣的氣象條件對每個人的健康影響並不相同,對於“指數”的理解不要陷於機械和被動。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産品安全所所長金銀龍教授認為,健康指數預報的確有助於人們積極防範疾病,但目前需要關注的是,構成一個個指數的要素或指標是否得到過權威部門認可,它的科學性、合理性、準確性如何?金教授説,醫學領域運用的一些指數,是要經過專家委員會嚴格科學論證的,如用於肥胖控制的“體重指數”已得到國際醫學界的公認。

    據氣象學界人士介紹,由於缺少與醫療部門的協作,目前醫療氣象預測指數的制定採用的都還是氣象學上的統計方法。比如,感冒指數,氣象學意義上的發病率統計只是一個住院人數或就診人數,而醫學上要求的流行病學統計則要嚴格得多。因此,眼下迫切需要既懂氣象又懂醫學的人來做指數預測方面的研究。

    也許對“指數”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但正如採訪中很多人士表示的那樣,“指數”的出現的確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緻了。

    從過去出門看“黃歷”到現在出門看“指數”,人們的生活正一天天走向科學、健康、理性。

    《健康報》 2002年7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