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等藥用植物“瀕危”才去保護  

    “藥用植物資源保護及利用的嚴峻形勢,已經不容我國再走‘先開發後保護’老路。應在中藥現代化大背景下,由政府、企業與科研機構聯手實施系統的社會化工程,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這是5月22日在京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産業博覽會/第三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國際研討會提出的主要觀點。研討會組委會名譽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致函大會,強調“藥用植物的開發與利用在醫藥産業中具有極大的潛力”。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樣性受威脅和破壞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藥用植物和動物,由於開發利用的歷史悠久和本身經濟價值的突出,受破壞情況又甚于其他。我國有中藥資源12807種,其中藥用植物11146種。然而近年來,野生藥材無論産量還是蘊藏量都普遍下降,其中有數十種大幅度下降,處於瀕危狀態。如甘草和麝香,與20世紀50年代比,減少了40%以上。

    與會專家指出,遭到破壞的野生資源及其生長環境很多是極難恢復的。雖然以保護區、植物園或基因庫等方式最終可以達到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的,但在短時間內對緩解資源危機、有效促進中醫藥産業持續發展的作用甚微。我們不能等到藥用植(動)物“瀕危”了才開始重視保護。專家認為,中藥企業作為藥用資源消耗的主體,理應成為藥用植物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主要責任承擔者。為此呼籲政府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加以規範和引導。

    《健康報》 2002年5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