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衛生資源配置面臨巨變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説,過去醫學面對的是病人,現在將面對整個人群甚至社會,整個衛生資源的配置將發生巨大變化,醫生資源配置也必然要隨著發生變化。

    巴德年院士是在中國科普研究所等單位18日主辦的公眾理解科學高級論壇上講這番話的。本次論壇作為由中宣部、科技部、中國科協和中國科學院聯合主辦的全國科技活動周的一部分,吸引了首都多位著名學者參加。

    巴德年説,醫生長期以來的任務是防病治病,以前的醫生都在醫院裏,而現在在歐洲、北美有半數的醫生已經離開了醫院,他們在社區和老百姓生活在一起,指導人們的保健、醫療,更重要的是指導人們如何正確地生活。我們國家當今還有97%的醫生在醫院裏,以發展的眼光來看,中國的醫生資源配置也必然要發生這個變化。

    “為什麼我國現在許多醫院良莠不齊都能生存?”巴德年進一步分析説,因為我們有一個固定的“醫療關係”。你不到我這兒看病,到別的地方去不給報銷,就只好在這兒看病。至於這個醫院看得好、看得壞,不是由病人説了算。這種固定的醫療關係隨著醫改的深化必將被打破。這次衛生資源改革,中央明確規定,給病人高度的選擇權。這種選擇權最後的落腳點就是自由選擇。現在患者可選4個醫院,一年後感到服務不滿意還可以換。在這種情況下,就醫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擇優,另一種是既滿意又實惠。哪個醫院能把醫療品質搞上去,又把醫療費降下來,把醫院辦好,讓老百姓滿意,這就是真本事。

    《人民日報》 (2002年05月21日第六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