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80一代”不敬業的原因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19 日 | 文章來源:北京科技報

11月底,某人力資源網公佈的年度員工敬業調查顯示,被認為最不敬業的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80一代”。心理專家發現,“80一代”不敬業很多是由於心理上的“情感饑渴”所致。

事例回放

林剛,曾是外地一家大型酒店的高管,現在北京某知名餐飲企業任人力資源主管。

林剛曾很努力地把這些員工當“孩子”似的跟他們溝通過,但“很難走進他們心裏”。林剛也很納悶。直到有一天,一位多年老友的孩子小辛從他公司辭職後,他找到了北京志誠職業生涯諮詢公司的高級心理顧問胡健生博士。

1“80一代”為何倦怠第一份工作?

林剛談到初見小辛時的感覺:這孩子沒有名校出來的那種霸氣,普普通通的那一種,感覺比較踏實,我們覺得行政類的工作相對比較適合他。工作之初,這孩子也一度非常努力,可大概過了一個多月,他就開始倦怠了,人也悶悶不樂的,很消沉,沒什麼活力。不久,小辛辭職了。他在辭職前主動找我談,而且言語激昂地説:“行政這工作挺乏味的,跟我在學校裏想得差太遠了。反反覆復的就是幹那麼幾件事,沒什麼意思。我覺得換個公司也許對我好一點,這段時間我工作得也不痛快,我覺得這不是我要的,挺壓抑的。我想下一份工作我一定會好好幹的。”

成長環境和工作環境不同導致心理落差

胡博士:大家都知道,“80一代”已經是比較純粹的獨生子女了。他們成長時,社會上的教育觀念已經在倡導“鼓勵式”、“表揚式”教育了。上學階段,哪怕是成績不好了,會有人去鼓勵他們發掘自己其他特長,以增強自信,提高學習動力。這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觀,是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來對待的。他們確實是在鮮花和掌聲中成長起來的一代,雖然成就感和認同感在馬斯洛理論中是人的基本需求,但“80一代”表現得更強烈和突出。但是工作單位畢竟要靠業績説話,單位領導也往往不會從體貼你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待你的業績。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標準使“80一代”産生了強烈的心理落差。這種心理落差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力翁效應”在起作用。在國內就被表述成“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説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這並不是説領導意志有多麼強大,而是説期望對於人的行為能産生巨大影響。積極的期望能使人幹的更好,而消極的期望,對方也能感覺到並産生負面影響。

工作不適合只是心理不滿意的外在表現相對於“80一代”成長中,外界鼓勵和表揚帶來的“積極期望”而言,單位裏給予個人的關注就少多了。這並非單位不重視員工,給他消極期望,而是“80一代”內心感到了落差———“積極期望”的銳減———原來屬於你的鼓勵和認可是一桶水,現在只有一杯水了。這讓“80一代”感到不受關注,以至於“被忽視”、“不被尊重”,最後覺得“自我價值不能實現”。這就造成了他們很實際的“情感饑渴”。在我們的跟蹤調查案例裏,很多孩子並不能明確意識到自己這種心理需求,只是覺得沒有成就感,進而覺得工作不適合自己,所以産生工作倦怠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還不是我們常説的那種對工作期待過高,高不成低不就造成的。説到底還是人性化教育和工業化時代人的異化造成的。淺言之,人得適當調整自己的心理域值。因為這種産業結構是不可能像教育時代提供那麼多對於內心的關注的。

2心理高度導致"跳蚤人生"

林剛:後來這孩子去了新公司。過了一段時間,他爸爸告訴我小辛意志再度消沉,又寡言少語起來,眼裏也沒活兒,一副愛幹不幹的樣子。反覆思考後,他覺得只有徹底改變現狀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決定考研。

但是,小辛落榜了。好在他父母仍然有能力並且願意負擔小辛的生活,落榜後的大半年裏,小辛就那麼“漂”著,嘴上説繼續復習考研,但是卻仍不見他努力。

我前兩天看到小辛,完全沒有往日名校畢業生的風采,更像一個遊手好閒的無業遊民。父母也提出讓他找工作算了,他卻死活不願意,賭氣説“考不上就一直考,直到考上為止,反正就是不找工作也不上班!”

跳高冠軍為何跨不出一個水杯

胡博士: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往一個玻璃杯裏放進一隻跳蚤,跳蚤立即跳了出來。根據測試,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達它身體的400倍左右,可稱得上是動物界的跳高冠軍。實驗者再把這只跳蚤放進杯子裏,不過這次是立即同時在杯上加一個玻璃蓋,“嘣”的一聲,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再過一陣子,跳蚤再也沒有撞到蓋子,因為它調整了自己的高度。一個小時後,實驗者開始把這個蓋子輕輕拿掉,跳蚤還是在原來的這個高度繼續跳;一天以後,這只可憐的跳蚤還在這個玻璃杯裏不停地跳———其實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難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這個杯子嗎?絕對不是。只是經過幾次碰撞,它的心裏面已經默認了這個杯子的高度是自己無法逾越的。

“心理高度”導致頻繁跳槽和考研在求職過程中,有許多人也在過著這樣的“跳蚤人生”,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但他們早已經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習慣了,不想再跳了。心理定勢使人們甘願忍受失敗者的生活。“80一代”的頻繁跳槽和偏執考研是因為他們的心裏面也默默認了一個“心理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潛意識:去這家公司是不可能的,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其實罩在他們頭上的“蓋子”不是單位造成的,而恰恰來自於他們內心。

對於認可的高度期待讓他們總也意識不到真正問題所在,還産生了對於就業的恐懼感,也就只能“跳”到喪失信心,無所適從。而考研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逃避心理在作祟,因為不清楚真正問題所在,考研也沒有目標,仍然沒有動力去學習。即時考上,畢業後也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專家建議

“80一代”很關鍵的問題就是解決好心理落差的問題。

當然,單位也必須意識到“80一代”的特點,調整應對策略,畢竟以後“80後”員工會越來越多。但“80一代”也必須要知道自己根本問題所在。人生畢竟有兩個坐標:一個是自己需要的,一個是社會需要的。這兩點結合好了才能實現自我價值。

名詞解釋

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塞普勒斯國王。他的熱情感動了自己雕刻的少女像,少女變為真人,嫁給了他。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通過測試看到,由於教師認為某個學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課時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資訊,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産生一種激勵作用,學習時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績。

他就把這種現象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學術界也叫“羅森塔爾效應”。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