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國人的“乘人之喜”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2 月13 日 | 文章來源:解放軍報

只要有喜事,中國人總要慶賀一番,讓“有喜”的人出出血。哪怕是工資漲了一級,也要請同部門的人吃上一頓。這或許有點“乘人之喜”的意味。有些商家也會趁人們有喜事的時候漫天要價,但人們也不會一味地去講價而耽誤辦事。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趁人之喜”?怎樣的心理特點驅使人們去這樣做呢?就此問題,記者採訪了天津大學心理研究所的華道雲教授。

交往需要使“乘人之喜”盛行

華道雲指出,喜歡熱鬧,與朋友交往是人固有的心理需求,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閒暇時間大多在自己家裏休息,看電視、上網和玩遊戲,過去下班後互相串門的形式越來越少,即使到了春節,拜年和互相走動的也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打電話或者發短信問候。這無形中使人們的交往需要産生了欠缺。一種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人們就會下意識地用其他的方式來補償。傳統的交往方式少了,人們自然而然地會以新的方式交往、聯繫。這樣,以喜事為由頭慶賀一番,大家聚一聚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多。

在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競爭日益白熱化的今天,人們都希望多結交一些朋友,為自己的事業多開闢一條道路。聚會是認識朋友的很好場合,為了事業,人們也越來越喜歡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聚會。

中國的傳統節日的淡化,也為“乘人之喜”抬頭提供了機會。以俄羅斯為例,俄國人熱情奔放,很喜歡聚會。他們找各種各樣的噱頭來與朋友聚會。每個人過生日,都會邀請很多朋友來熱鬧一下,如果圈子裏實在沒有人過生日了,他們就會一起來過列寧誕辰紀念日,史達林誕辰紀念日等等。而中國的傳統習慣是,年輕人的生日一般是不受重視的,等到兒孫滿堂的時候,才會慶賀生日,這也使年輕人的交往需要得不到滿足。近年來,中國傳統節日受重視的程度遠不如前,重大的傳統節日一年也只有一個春節,不像西方有耶誕節、復活節、感恩節、萬聖節等等。這樣,人們有喜事的時候,就會像過節一樣,慶賀一番,滿足喜歡熱鬧,嚮往快樂的心理需求。

中國人重感情,喜歡在有喜事時回報

華道雲認為,從民族心理特點來講,中國人是非常重感情的,在有喜事的時候,高興之餘,首先會想到支援、幫助和鼓勵過他的人,願意在自己成功的時候給他們回報。請客吃飯,既能回報幫助過自己的人,又能加強溝通,人們當然對此就會樂此不疲。 凡是幫助別人的人,對自己所幫助的人一定是真誠的,得到邀請的時候,一般都會欣然前往,與有喜事的人共同慶賀。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有喜事邀請朋友來而朋友不來,將是一件非常掃興的事情。為了不掃興,被邀請的人都會欣然前往。這也助長了人們“乘人之喜”習慣的形成。《禮記》説:“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往而不來,亦非禮也。”可見,我國自古就有禮尚往來的傳統。人們有了喜事,會請朋友來慶祝。大家一起熱鬧一下,都會感覺很快樂。等被邀請的人有了喜事,如果不邀請朋友來慶祝,在人們看來就是“來而不往”,很難被接受。前些年,人們的生活都不富裕,互相邀請聚會就會少一些,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有了聚會慶祝的條件,這種風氣就盛行起來。

商家利用中國人愛吉利的心理來“乘人之喜”

西方人討厭數字“13”,而中國人喜歡數字“6”“8”和“9”。商家抓住了國人的這種心理,就在價格上大做文章。比如結婚慶典的費用會設置為6666,8888或9999,人們為了圖吉利,就不去講價。再如買結婚鑽戒,人們會認為價格打折是不吉利的,就好像愛情和婚姻也打了折扣,因此會自願“上鉤”。

人在喜慶的時候,往往也會因為很急於慶賀一下,忽略了價格的原因,衝動消費。只要價格能承受,不管是否真的物有所值,也會作出消費的選擇。商家利用了人們這種心理,漫天要價,使喜慶消費的價格居高不下。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