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org.cn












選戰分析
| | | | |

台灣大選與兩岸關係


    蔡瑋

    12月1日,台灣將舉行“中央民意代表”及縣市長選舉,台灣各政黨現在已經鉚足全力,進行各項選舉造勢活動。選舉結果揭曉之後,將會對台灣的政治板塊産生相當大的影響,政黨的席次變動、權力消長也會造成各方勢力的重新排列組合,甚至有人將這次選舉視為對民進黨執政一年的檢驗,會對2004年陳水扁能否成功連任産生直接衝擊。

    當然,台灣內政的變化也會對兩岸關係産生一些影響。不過這裡應該強調的是,不管是選前、選後,影響兩岸關係的變數其實不僅包括台灣內部政治勢力的重新排列組合,甚至連中國內政的發展、國際局勢的變化都應一併考慮在內,尤其是在目前這種以反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為重的情況下,中美關係的發展都會牽動兩岸關係。兩岸關係之複雜由此可見一斑,台灣選舉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變數罷了。

    政局紛亂將影響經濟

    關於台灣選舉,目前各界(包括北京)評估,多認為三黨(國、民、親)不過半已成定局,現在重點只是國、民兩黨誰能成為第一大黨,臺聯到底能夠贏得多少席位,新黨是否泡沫化。另外則是選後到底是由國、民,或國、親,或民進黨與臺聯合作組成聯合政府,而且誰能掌握組閣的主導權。國、民組閣或對台灣政局安定有所幫助,民、親合作則是第二選擇,但兩者困難度都高,除非各方大幅妥協。

    如果台灣選後仍然維持目前這種由民進黨政府少數執政,繼續硬拗,或最後甚至演變成為民、臺合作這種最壞的意識形態組合,則國、親兩黨的反對力量將會更為強化,“國會”對政府施政的杯葛、掣肘將不難想像,屆時台灣政局的持續動蕩將可預期。如果台灣政治紛爭持續下去,台灣經濟當然會受到影響(且不説國際經濟的好壞或能否復蘇),屆時陳水扁政府有無能力、意願改善兩岸關係將更難令人樂觀。

    其實,若由主觀面而言,北京或許樂於見到泛藍軍系統整合成功,贏得選舉,甚至未來能夠掌握內閣的主導權,從而影響陳水扁及民進黨政府、進而改善兩岸關係;但若就客觀上看來,大陸方面也未嘗不知道此事知易行難,泛藍系統不管是出於個人或政黨利益考量,都各懷鬼胎,整合不易,而且還要面臨李登輝的從中破壞,和民進黨的分化離間。最後不管是誰掌握台灣政權,兩岸關係都不會一如中國所願。

    既然台灣政局將持續動蕩,經濟情況不易好轉,兩岸關係也會繼續僵持下去已是當前的主流看法,那麼北京目前只採取密切觀察、不直接介入、少發表評論、靜觀其變的作法也就不特別讓人感到驚訝了。因為這既合乎北京不干預台灣內政的公開立場,也是一個相對較為安全、預留政策迴旋空間的理性作法。當然,若有一些特定的機構,或少數的學者、官員有不同的看法,想要從中漁利也不是絕無可能。

    逼台北回到“一個中國”原則

    筆者相信,選前,北京不會讓陳水扁政府有任何加分的機會迨可預言,兩岸、兩會當然不可能恢復接觸,但北京大概也不會再有過度激情的負面舉動。由過去的經驗看來,北京對台灣各個政黨的爭取、打擊、分化、扶持曾有不同重點及順序,對台灣社會、民眾的訴求也有階段性的差異。選後,中國大陸可能還要經過一番縝密的評估,才能擬出一個全面的“新”對臺“鬥爭”策略。

    更具體的説,在這次台灣大選之後,中國對臺鬥爭的策略變化一切得看選舉結果而定。台灣內部權力的重新排列組合(各黨席次的消長、得票率的多寡),各黨勢力的消長(誰是第一大黨、某些政黨是否泡沫化),未來台灣整體政經局勢(聯合政府、內閣組成的方式、政局能否穩定、經濟能否復蘇)都是北京的觀察重點,然後再分別由政治、經濟、社會,甚至外交、軍事出發,擬定不同策略。

    整體而言,未來,北京在國際上仍將持續把台灣封鎖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之內,讓台灣的法理獨立不被承認,實質獨立沒有意義;在兩岸之間,北京仍會逼著台北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上去,否則寧可讓兩岸僵局持續下去。但與此同時,北京卻在經濟上拉住台灣,政治上分化台灣,寄望于台灣人民,“以民逼官、以商圍政”,利用“地方包圍中央”,這些都是中國既定政策和手法,不會有大幅變動。

    最後,若回歸到戰略層面,在兩岸關係上,北京的方針其實早已確立。雖然它仍對美、日的角色心存警惕,對台灣部分勢力追求獨立的局勢發展仍有相當程度的不安,但中國從上到下都認為時間站在大陸的一方,只要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台灣和大陸的統一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對北京來説,一方面積累實力,靜待兩岸雙方政、經實力的對比發生質的變化,一方面則維持對台灣的內外壓力,逼使台灣接受中國的立場,直到實現統一的目標為止。這恐怕才是大陸心中打的如意算盤。

    新加坡《聯合早報》2001年10月2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