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org.cn

盲目增發可能成為“單相思”

     在再融資市場化條件下,擬增發新股預案就由上市公司獨自定下來了嗎?一些券商投行部的專業人士對此給予否定的回答。他們表示,目前約150家上市公司提出的還僅僅是增發預案,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增發股數、增發價格、增發時間等方面都存在著相當的變數,而且少數公司很可能遭到“增發無門”即沒有承銷商的困境。

    與配股相比,增發新股由於數量更大、價格更高,融資規模往往翻番,如今年上半年已實施增發的公司平均融資量接近10億元。券商們普遍擔心,一旦在增發新股中包銷餘額,少則幾個億、多至上十億元的資金要被套進去,公司資産的流動性將大大降低。業內普遍的看法是,規模較小的券商只需一次餘額包銷就會被拖垮,而大券商也只承受得起兩三次餘額包銷的衝擊。為此,一些證券公司的投行部門近期正紛紛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核心內容就是如何控制增發新股中的風險。

    西南一家大券商的投行部負責人透露,不少券商都在與上市公司討價還價,重點是增發價格。儘管近年來已完成增發的大多是在市價基礎上打九折,但是,券商們希望將增發價調低至八折,甚至七折。“調低增發價是必然趨勢,否則就無異於引火燒身!”

    另外,券商還希望一些上市公司通過降低增發股數來減少融資規模。部分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規模大大超過了首次發行,比公司凈資産高出數倍。對此,一些券商也認為有些過分了,“再融資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還是應該量體裁衣。”於是,不少券商投行人員正忙於與上市公司就此協商。據樂觀估計,再融資規模會有一定的縮小。

    那麼,上市公司會“買賬”嗎?業內人士指出,券商在承銷中的地位已經大大提高了。目前擬增發公司高達約150家,券商可選擇的餘地大大拓寬了,在與上市公司的談判中也就有了更多的主動。同時,一些上市公司急於完成增發,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與券商妥協,多聽取券商的意見。

    特別是一些大券商,往往對增發公司有相當大的選擇權。據上海兩家大券商的投行部負責人介紹,受“證券公司自行排對、限報家數”政策的限制,券商投行部門也對擬增發公司進行綜合考核,主要包括公司素質、增發項目前景與承銷風險。如果擬增發公司的這三個指標太差,這些大券商絕對不會為了那點承銷費而搭進幾個億的資金去。

    即使是一些中等券商也對擬增發項目提出了要求,如“流通盤太小不要”,更多的則是對擬增發公司的融資規模有了要求。據悉,福建一家上市公司只準備通過增發融資1億多元,結果被幾家券商給“拋棄了”。

    因此,有業內人士預測,極少數擬增發公司如果業績太差或純粹為圈錢而進行增發,如果不按券商的意見修改增發方案,很可能會出現沒有承銷商的尷尬局面,因為,大中券商視之為“雞肋”,小券商則不敢接這“燙手的山芋”。在這種情況下,誰敢説公司擬定的增發方案就一定能實施呢?

    所以,雖然再融資沒有“門檻”了,但是,券商的發言權卻更多了。隨著包銷增發餘額風險日益加大,上市公司將不得不更多地聽取券商的意見,增發的具體事宜還需要雙方達成共識。

    其實,一些券商的投行人士也認為,短期內就有如此眾多的公司提出增發議案,這確實有些不正常。為了規範再融資行為,讓寶貴的資金創造更大利潤,完全有必要設立具體的再融資門檻,包括完善的綜合評價體系。這樣的話,券商面臨的風險也會因此大大降低。

    

     和訊 2001年8月1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