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功是男性的恥辱?

    伊拉克戰爭爆發,那片土地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公眾的關注是透過各類媒體多角度、全方位的報道實現的,各媒體在競爭中也形成了不遜於戰場的另一種硝煙瀰漫景象。

    這次戰爭的報道讓不少人記住了一個名字———鳳凰中文臺女記者閭丘露薇,3月24日,她冒生命危險進入巴格達,成為戰爭打響後第一批進入巴格達的中國記者。閭丘露薇曾三次進入阿富汗,是進入阿富汗的第一位華人女記者,此次又成為進入伊拉克戰地的中國記者“第一人”。此消息一齣,本已枕戈待旦的新聞界猶如火上澆油、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可在一片譁然中相當一部分人的反應卻是:中國“男記”是否感到恥辱?某網站還以此為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和調查。

    人們對戰爭前線的情況、包括戰地記者本人有些特別的關注,也透過他們的諸多報道對不同媒體的表現進行比較評判,這些本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如果因為進入戰地的中國記者第一人是女性,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激烈反應,進而指出這是某些男性記者的“恥辱”,這種態度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索。以此思路推斷,如果這第一人不是女性而是男性,那麼身為同樣性別時,沒有衝上去的記者們是不是就沒有那麼強的“恥辱”?或者僅僅是一點點“慚愧”?那麼,所謂的“恥辱”究竟是源於性別之爭、是女性取得的成績還是其他什麼因素?在網站的相關調查中,持“感到莫大恥辱”和“我嘆息、我悲哀”觀點的還佔了絕大多數———細細究來,這種“直覺反應”折射的,仍是某些人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男強女弱、或者以性別劃分出職業壁壘的陳舊觀念,他們的激烈反應是因為女性率先取得了成績、是對“本屬於男性領地”的喪失感到沮喪與不適。直到央視的水均益等也出現在巴格達,才似乎挽回了一些男性的“面子”,有關議論才漸漸平息。

    毋庸諱言的是,戰爭確實是一個以男性為主角的特殊環境,但是,任何戰爭都不能完全讓女人走開。此次戰爭的報道因為全面,也注重了戰爭中的女性視角,應該説是一個進步。同樣,如果僅僅以職業而言,記者、或者戰地記者身在其位就應盡最大努力完成任務,這應該是在職業責任範疇內討論的事情,與性別本身無關。戰地記者身處危機四伏的前線,一方面代表的是某一個媒體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同時也面臨無數不可預期的變數,很多行動也不是哪一個人可以完全自主決定的事。對不怕犧牲、衝入戰火中的閭丘露薇們我們當然應該給予極高的敬意與欽佩,但我們不能以此為標準去要求她所有的同行,對他人做出所謂的道德拷問。對每個冒著生命危險參加前線報道的記者、包括後方辛苦工作的人們,我們都應該報以相當的敬意。

    至於那些所謂“男性恥辱”的指責,則更是基於陳舊兩性觀念下的不和諧音,儘管女性確實還存在一些弱勢,但無論在哪個領域,我們需要的都是男女平等的獨立人格,也需要兩性各具特色、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形成的和諧。我們不需要戰爭,更不需要男女兩性之間的戰爭。(曉昕)

    

    《中國婦女報》 2003年4月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