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珍:一個女人和沙漠的較量(圖)

    ■出場人物:殷玉珍內蒙古烏審旗井背塘治沙者

    這輩子寧肯治沙累死,也不能讓風沙給欺負死。——主人公語錄

    

    在沙地上簡單地烤兩個饅頭,是殷玉珍最方便的午餐。

    

    日前,榮獲第四屆“中國十大女傑”的殷玉珍告訴記者:下一步,她要把自己的家鄉建成綠化農家莊園,搞沙漠旅遊。

    當聽記者稱她為“和沙漠較量的女人”,殷玉珍搖著頭説:“和沙漠敢較量、鬥氣,是後來的事了;一開始,我哪敢和它鬥氣?我是怕得不行呀!眼看著我們家的房子,就要被黃沙給埋了,風颳起來‘嗡———嗡———’的聲音,和天上飛機的叫聲一模一樣,一個人都不敢出門,你説我怕不怕?”

    1985年,年僅20歲的殷玉珍,從陜西省的一個小村子東坑鎮,嫁到了內蒙古毛烏素沙漠的腹地———烏審旗的井背塘。説是村子,其實只有他們一家人。方圓幾十里是茫茫無際的沙漠。別説是汽車,就是騾馬車,也沒法進出,因為這裡沒有路。

    丈夫為她準備的新房,竟是半掩在黃沙裏的一個地窖,人要深貓著腰,才能進去。一起風,黃沙就鋪天蓋地席捲而來,小屋隨時都有被沙魔吞噬的危險。風一停,一家人就得趕快用鐵鍬,把門口和屋頂的沙子往外鏟。最讓她難以忍受的是,沙海裏的孤獨、寂寞。過門40天頭上,她第一次看見有一個人從自己的家門前經過。

    看著這麼個鬼地方,殷玉珍一度想離開這裡,但生性倔強的她就是不信,這麼個大活人,怎麼就讓沙子給嚇跑了?她暗下決心:這輩子寧肯治沙累死,也不能讓風沙給欺負死。

    1985年秋天,殷玉珍用一頭羊換回600株樹苗,用驢分6次馱回了家,把自己的房前屋後都圍種上。第二年春天,栽下的樹竟然全活了!一家人興奮得幾夜睡不著覺。初嘗甜頭,更加堅定了殷玉珍種樹的決心。

    為了買樹苗,她每年都要喂幾口大肥豬,賣肉換錢。除了維持正常生活外,家裏的收入全部投到了種樹上。有時淩晨3點,就到19公里以外的苗圃馱樹苗。一次,3頭牛好不容易爬上一座山,可隨之而來的一股大風,把苗垛子刮到了坡底。殷玉珍一次又一次地把苗垛子重新抬上了牛背,她説,這樣的遭遇是家常便飯。一次,她和丈夫正在離家幾十里外挖樹坑,突然間來了沙塵暴,沙丘開始向他們所在的方向移動,他倆被嚇壞了,趕緊向家裏跑;可由於眼睛睜不開,半天也找不到家。後來,還是循著自己家的狗叫聲摸到了家裏。

    多年與沙漠的較量,使殷玉珍摸索出一套治理流動沙丘的好辦法:層層設防,步步為營。這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也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現在,她每年植樹的控制面積都在3000畝以上。不少素昧平生的人給她送來了樹種,還教她認字、學文化。這時的殷玉珍,已不把種樹治沙看做是出口“窩囊氣”、改變自己一家人生存的小環境那麼簡單了,而是將它看成造福子孫後代的大事業了。她給兒子起名叫“國林”,兒子經常説:“媽媽愛樹愛得著魔了。”看見哪棵樹的皮裂了,殷玉珍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受傷了一樣,總要把樹上的“傷口”給包好;要是哪棵樹死了,她得難過好幾天。

    “現在講結構調整,我也要把治沙和種植、養殖業結合起來。”在殷玉珍看來,治住沙了,才能種上地,有了好地才能喂牲口,把牲口賣了能增加收入,然後再投到治沙上,形成良性迴圈。去年,她除了種一些常規作物外,還種了西瓜、哈密瓜、桃樹、杏樹、葡萄等經濟作物。如今,殷玉珍已勾勒出一個“生態經濟園”的雛形。

    為了打通阻隔,殷玉珍決定要修路。她4次修路,3次被埋,現在,一條由柴草和枯樹枝鋪成的10公里長的簡易路,已成了她一家人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據林業部門最新測定,到目前,殷玉珍的治沙造林面積,已達5.548萬畝,是牛玉琴治沙造林面積的2.4倍!

    殷玉珍,這個在毛烏素沙漠創造出奇跡,營造綠色的瘦弱女子,讓我們又想到了成語———人定勝天。她説,等明年夏天,她會用自己親手種的水果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當然,還有那漫山遍野的綠色。(王永欽)

    

    《中國婦女報》 2003年1月1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